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四 )


虽然只是碑刻 , 内中情绪却十分强烈 , 书写速度不慢 , 似乎并不顾忌排布 , 只求一书胸臆 , 所以单字法度未必已臻化境 , 然而十分自然天趣 。 “州”字三竖粗细有别 , 倾向有异;“史”字捺画势大力沉 , 直欲戳破平面;两个“國”字形态一方一圆 , 一斜一正 。 线条混直 , 入木三分;点画沉着 , 乱石崩云 。
12
丰姿轻灵
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图片

《天下放生池碑》
《天下放生池碑》 , 颜真卿759年冬撰并书 , 次年三月重作擘窠大字 , 773年七月再书 , 于湖州追建 。 原刻宋时已佚 。 和《臧怀恪碑》比较接近 , 笔画都不浑厚 , 属于硬瘦一派 。 但是《放生碑》线条跌宕 , 有节节推进的过程 。
典型的“批”字 , 竖钩绝非一笔落下 , 而是经过起转承合的丰富运笔 , 所以呈现出来的笔画不会决然平顺 , 而有抑扬顿挫之感;“批”字“比”部左边“匕”之一竖明显可见两笔 , 先是往右下落笔继而向左偏折 , 有点搭接笔法的意思 。
13
收放自如
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图片

《八关斋会报德记》
《八关斋会报德记》 , 此碑字大如拳 , 唐大历七年(772年)刻在八面石幢上。 唐武宗时灭佛 , 毁其五面 。 唐大中三年由郡守催倬根据拓本将其补全 , 明嘉靖时加盖碑亭 ,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试图盗取此碑 , 在当地军民的努力下将其保住 , 文革时亭碑俱毁 。
《八关斋》体方笔圆 , 行笔颇有隶意 , 笔法似散实凝 , 消散苍茫中多精到森严 。 比如“八”字捺画也是一波三折 , 取了三种走势;“斋”字上大下小 , 上疏下紧 , 上方舒展下部团收 , 借鉴了隶书的结体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八关斋》骨肉匀停 , 绝不矜才使气 。 ”宽绰圆润 , 雄浑超俗 , 被康有为称为“诚为绝作” 。
14
虚散缈逸
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图片

《宋广平碑》
《宋广平碑》 , 大历七年(772年)立于河北沙河县 。 宋以后失 , 明中叶出土时碑断 。 刘熙载:“鲁公书《宋广平碑》 , 纡余蕴藉 , 令人味之无极 。 至前人谓其从《瘗鹤铭》出 , 亦为知言 。 ”
从结构上看还是大致能辨得出是颜真卿的作品 , 但是与其他碑刻差别也是巨大 。 《宋广平碑》不会给人端正的感觉 , “鲁”、“戲”、“匡”、“救”等字用笔虚虚实实 , 若有似无 , 却依旧笔意连绵 , 年轻时的习气全无 , 只有一股浩渺仙气 。 若说《多宝塔》是近于佛家 , 《宋广平碑》则是更近于道家之作品 。
15
见刻如书
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图片

《干禄字书》
《干禄字书》 , 自署立于大历九年(774年)正月 , 颜真卿书此碑时已66岁 。 原刻石因模拓漫漶 , 故在开成四年(839年)重新摹刻 , 尔后亦渐磨灭 。
此碑的字比较小 , 而且还有更小的注文 , 欧阳修《集古录》云:“鲁公书刻石者多而绝少小字 , 惟此注最小 , 而笔力精劲可法 , 尤宜爱惜” 。 如果用《自书告身》作对比 , 就能知道此碑文字有很强的书卷气息 , 所以各字取向自由 , 行笔干脆 , 舍弃了装饰性意味的点画 , 全以实用为目的进行书写 。
16
古雅清圆
鲁公|颜真卿楷书书风的18次变化,看书法大家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