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从古人的诗歌中,寻求自觉与超越的境界|专访景凯旋( 三 )


【杜甫|从古人的诗歌中,寻求自觉与超越的境界|专访景凯旋】新京报:前言中对中国诗歌史有个概括 , 说 , 诗歌史的发展是从整体意识趋向个体意识 , 从纯粹的感性思维趋向理性思维的历史过程 。 这样一个过程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产生的?
景凯旋:我觉得从整体意识趋向个体意识 , 也是世界文明史的发展过程 , 即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理性化过程 。 这一过程当然是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的 ,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远古的人为了生存而从事相同的劳动 , 感到受不可知的共同命运支配 , 因而他们对世界的感知是一种群体意识 , 然后劳动有了分工 , 人想要从自己的劳动中找到生命意义 , 深感个人命运与众不同 , 有不同的解释 , 于是产生了个体意识和世界观 ,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诗歌主题和风格 。
杜甫|从古人的诗歌中,寻求自觉与超越的境界|专访景凯旋
文章图片

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剧照 。
新京报:说到“个体意识” , 书中写到陈子昂、杜甫等人时特别强调了他们“强烈的个体意识” , 尤其是杜甫 , 强烈的个体意识是造就杜甫之伟大的重要原因 。 在当时的语境下 , 杜甫为什么会发展出比同时代诗人更强烈的个体意识?“个体意识”是如何体现在杜甫的诗歌写作中的?
景凯旋:杜甫在生前并不是很有名 , 只是到了中唐 , 韩愈、元稹等人开始极力宣扬他 , 元稹还是从“文备众体”的角度看杜甫 , 韩愈则是从复兴儒学的立场赞赏他 。 杜甫的确是古代士人心目中孔子精神的继承者 , 他的精神来自孔子 , 又有时代的个体意识 , 于是形成了他独特的人格品质 , 中国大多数诗人是通过忘我的状态去感受美 , 所谓“吾将囊括大块 , 浩然与溟涬同科” , 杜甫则是从灵魂去感受美 , 这样的诗人并不多 。
新京报:如今杜甫几乎已被公认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 虽然如前文提到的 , 西方诗“立意在崇高” , 你也把“崇高”这个词用在了杜甫身上 。 你个人认为 , 杜甫“最伟大”的原因是什么?
景凯旋:杜甫有一种博大的牺牲之爱 , 尽管他没有多少超越世界的观念 , 而是处处写自己的不幸 , 但他却能把个人的不幸升华到前所未有的博爱的高度 。 中国士人的反抗现实自来有一种狂狷精神 , 如果说李白是狂 , 王维是狷 , 杜甫则是超越了狂狷 , 有如孔子 , 虽然也能欣赏李白、王维的这种人生选择 , 但心里却明白自己做不到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他从不逃避生活的本真状态 , 而是直面惨淡的人生 。 这或许就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感使然吧 。
03
李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新京报:李白篇中 , 主要写到他的“自由精神” , 以及他面对人之必死性这一终极问题时的困境 , 最终李白只能靠及时行乐——呼儿将出换美酒——来暂时消解 。 你如何定位李白的“自由”或者说他“自由的生命样式”?
景凯旋:李白的“自由”属于老庄式的“逍遥” , 属于一种不受外物羁绊 , 获得精神解脱的方式 , 他自己也是一个道教徒 , 他以这种形象行走在人间 , 令碌碌的世人惊艳 。 但道教是没有彼岸世界的 , 李白显然知道《古诗十九首》中的“仙人王子乔 , 难可与等期” , 于是采取“为乐当及时 , 何能待来兹”的态度 , 这也是中国古代许多士人的人生样式 , 李白的伟大在于他创造了无数讴歌自由的诗歌 , “牛渚西江夜 , 青天无片云” , 这不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澄明之境”吗?李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