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源于东北大秧歌 , 当一丑一旦把大秧歌“一副架”转换到二人转之中的时候 , 就把来源于东北远古圣婚仪式的“原型”也带进了二人转之中 。 二人转所以勾魂摄魄 , 让关东农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触及了关东农民集体无意识中的心理原型 , 引发了关东农民久违的迷狂状态 。
本文图片
《二人转与东北民俗》
关东农民所以沉迷于二人转《大西厢》 , 其内在的接受心理便在于二人转舞台上的一丑一旦以迷狂的舞蹈而演绎的故事触及了关东农民最深刻的心理原型 , 引发了关东农民原始的迷狂感和参与感 。
其实 , 二人转《大西厢》所演绎的崔、张故事并不完整 , 在大量删除原故事情节的同时 , 又在某些情节上反复延宕 , 如“写书”、“观画”等片段就是典型的情节延宕 , 也就是说 , 二人转舞台上的《大西厢》其着眼点并不在于展现故事本身 , 而是通过典型情节的延宕展现一丑一旦沉醉其中的迷狂状态 , 进而触动关东农民深刻的心理原型 。
因此 , 从元杂剧《西厢记》到二人转《大西厢》 , 实现了从勾栏瓦肆的扬情反理到乡野田间的民间迷狂的接受心理的重构 。
本文图片
二人转《大西厢》光盘
说明:
1、本文原载《戏剧文学》2016年第3期 , 原文题目为《二人转〈大西厢〉对元杂剧〈西厢记〉的价值重构》 , 此处改为《二人转〈大西厢〉与元杂剧〈西厢记〉(二)》 。
2、本文作者:李大博 ,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东北地方戏曲 。
上下滑动查看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
文中所有元杂剧《西厢记》的戏词均引自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二卷)》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99.
参考文献:
[1]李小平 , 杨晟宇,李梦遥.权威人格与权力感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 [J].心理学报.2012(7).965.
[2]李大博.从《西厢记》到二人转《大西厢》的审美变异[J].戏剧文学.2015(9).146.
[3]杨旸 , 杨朴.二人转与东北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5.39.
- 朱之赤!元未明初书法家俞和楷书《前后赤壁赋》册页
- 真迹!日本藏《陈眉公真迹》书法册页,细细揣摩真精彩!
- 观复博物馆#范曾认为米芾《研山铭》是假的!网友神评:错不在范曾,错在米芾
- 书画师#《金虎纳福·新年迎春》——名家王全三
- 小楷#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清代成亲王小楷《洛神赋》欣赏
- 读后|庆九的书写——《九寨凝眸》读后
- 他是我的荣光&强推!制服情缘文,《红尘滚滚滚》《他是我的荣光》都又甜又精彩
- 清明&宋词之前最美的一首《蝶恋花》,意境美,韵味足,是词坛千古名篇
- 边读|【小荷·书山阅】本周六绘本分享《漏》
- 薛宝钗|薛宝钗如此擅长调解,为何无法宽慰李嬷嬷?要惊动王熙凤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