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太空里搞艺术,是浪漫还是没必要?( 二 )


我其实不这么看 。 徐冰你怎么看?
艺术|在太空里搞艺术,是浪漫还是没必要?
文章图片

“徐冰天书号”火箭升空图
徐冰:是这样 ,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 用越小的东西 , 用越少的语言 , 越单纯的语言把事情说得越到位 , 我觉得那是好的艺术 。
但是艺术的力度 , 其实它和尺寸本身是没关系的 , 比如说火箭的尺寸是很大 , 比如说后来的作品《地书》 , 它其实是最身边的材料 。 但是我觉得这两个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虽然截然不同、大小有别 。
实际上它们的共同性就在于这些材料都是生长中的材料 。 我在使用它们的时候 , 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材料 , 但是因为它不成熟所以才值得使用 , 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个材料的未来的生长性和空间 。
比如说《地书》 , 那是2003年开始有的想法 , 但是那时候基本没有像emoji这样的表情符号或公共标识 。 我意识到可以用这些标识讲故事 , 只是当时标识不够多 。 但我判断随着手机的普及和超文化的需求 , 以及这些工具会让人变懒 。 基于这些判断 , 我觉得用符号作为表达的语言这个领域不会缩减 。
太空也是这样 。 虽然太空目前和一般人还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 但我认为这个领域将逐渐面对整个世界 , 会越来越开放 , 而不是收缩 。 所以我想稍微超前一点地做一些实验 , 我觉得这种实验是有价值的 。
艺术|在太空里搞艺术,是浪漫还是没必要?
文章图片

“徐冰天书号”发射前现场作业照片
在发射前的一年多 , 我们一直在判断和寻找 , 该以什么理由来发射这枚火箭 , 这个理由就是艺术力度的部分 。
最早的三个关键词:欲望、危机、未知 , 其实是我们在整个进程中的一个阶段的想法 。 如果停留在那儿 , 发射这枚火箭是远远不够的 , 因为当时跟疫情有关系 , 和人类的窘境有关系 , 所以弄出这么个关键词发射给外太空 。
但后来随着进展 , 虽然它是火箭 , 它是外太空的科技 , 但实际上整个过程和中国的各种社会关系、制度、人的价值观有关系 , 它体会的是中国社会的现场 。
这种体会可不是在工作室里摆弄一个艺术作品 , 把一个材料处理到位 , 或者说在过去艺术的知识范畴内来思考能得到的 。
艺术|在太空里搞艺术,是浪漫还是没必要?
文章图片

“徐冰天书号”环形山 远景航拍
由于它把我们的思维 , 从过去我们在地球上行走的艺术家的思维给拉到更远了 , 把空间拉得更大了 , 真的对我们的艺术判断和思维有很多新启示 , 而这些启示其实都是一些老问题:艺术是什么 , 艺术怎么产生 , 谁有权界定艺术 , 艺术和科技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老话题 , 但是实际上由于我们只在地球的尺寸中来思考 , 很多问题是思考不清楚的了 。
但是借助了比地球更大的一个空间来思考 , 它给你补充了新的数据和参照的依据 , 反倒让你可以有比过去更清楚的一个解答的出路 。
我很喜欢用生长中的材料 , 或者说不成熟的材料 。 这些实验性的东西 , 我觉得才是具有当代艺术的核心的东西 。 这实际上还是涉及到艺术的创造力到底从何而来 。
02.
透过不可抗力与意外 ,
实实在在地深入社会现场
王瑞芸:你刚才梳理了一下 , 让我看得更清楚了 。 我觉得你对未定型的材料的敏锐性 , 对这种媒介的敏锐性 , 确实是你的特色 。 你现在借了这样一个机会 , 把艺术和太空做连接 , 又成了一个先行者 , 真的蛮厉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