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韩国王陵附近出土中国造古砖,上书汉字“造此是建業人也”

王陵|韩国王陵附近出土中国造古砖,上书汉字“造此是建業人也”
本文图片

韩国王陵出土的墓砖 , 刻有汉字
王陵|韩国王陵附近出土中国造古砖,上书汉字“造此是建業人也”
本文图片

韩国王陵出土的墓砖
王陵|韩国王陵附近出土中国造古砖,上书汉字“造此是建業人也”
本文图片

出土中国造墓砖的陵墓
海外网1月27日援引韩联社报道 , 韩国国立扶余文物研究所当日表示 , 去年(2021年)在忠清南道公州武宁王陵附近出土的墓砖 , 确认是由中国古代工匠制造 。 武宁王陵建于百济时期 , 距今约有1500年历史 。
研究所表示 , 相关砖块位于陵墓入口处 , 有莲花纹 , 侧面刻七个汉字——“造此是建業人也” 。 建业是南京的古称 。 研究所强调 , 这意味着造砖工匠来自中国 。
韩国公州教育大学教授李炳镐(音译)表示 , 从墓砖上发现“建業”可见 , 当时百济和中国有过交流 。 而从字体来看 , 可能系中国人刻写 。 但建业人是参与砖石建造 , 还是参与整个石墓建造 , 尚难下结论 。
扩展:
【王陵|韩国王陵附近出土中国造古砖,上书汉字“造此是建業人也”】通过武宁王陵看百济时期的中韩文化交流
刘瑶(甘肃省博物馆 , 甘肃 兰州 730000)
原载《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16期
摘 要:韩国百济武宁王陵的发现对探究当时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及文化交流帮助颇丰 。 文章首先介绍了武宁王陵的基本概况及背景知识 , 再通过王陵墓葬形制及出土的镇墓兽全面研究武宁王陵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最后结合历史文献说明中国六朝与百济的关系及文化交流 , 分析其渊源及异同 。
关键词:百济;武宁王陵;中韩文化交流
1 百济王朝
百济(前18—660年)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 , 起源于中国东北古老民族之一的扶余族 , 中国史书中称诸代王为“扶余某” , 简称“余某” , 《梁书》中记载武宁王为“余隆” 。 百济朝历经三次迁都 , 其发展阶段以都城的名称划分 , 可分为汉城时代(前18—475年)、雄津时代(475—538年)及泗泄时代(538—660年) 。 公元475年 , 高句丽长寿王攻陷百济都城汉城 , 百济文周王被迫放弃汉江流域 , 迁都锦江流域的雄津(现韩国公州)[1] 。 雄津时期 , 百济共传五代 , 武宁王即第四代百济王 。 武宁王即位后 , 在内平定内乱维护王权 ,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在外积极派遣出使南朝 , 借鉴吸收南朝文化 , 结盟新罗对抗高句丽 , 诸多举措恢复了百济国力 , 其独具特色的本土民族文化开始蓬勃发展[2] 。
2 武宁王陵
武宁王是韩国百济时期第二十五代王 , 生于公元462年 , 501年即位 , 公元523年薨逝 , 谥号“武宁” 。 公元525年 , 葬于雄津 , 即现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邑西北约1千米的宋山里[3] 。 武宁王陵为一座南北走向带甬道的大型砖筑单室墓 , 是武宁王与王妃的合葬墓 。 墓内随葬品种类繁多 , 琳琅满目 , 包括各类装饰品、瓷器、木质器等 , 这些出土文物兼具百济文化特色及浓郁的南朝文化色彩 。 它的发现为人们研究3~6世纪百济与中国南朝政治、文化、物质的交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 。
2.1 王陵选址
武宁王陵位于公州市西北约l千米处丘陵地带的宋山里古墓群之中 , 在原百济都城雄津西北隅外 , 与东晋南朝时期帝陵的选址位置相似 。 同时期 , 我国东晋帝陵的鸡笼山陵区、钟山陵区分别位于都城西北隅和东北隅约l千米处;南朝刘宋的钟山陵区也位于都城的近郊;齐梁时期诸多宗室王侯俱葬在都城近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