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 书中有两张匹兹堡的街景照片 , 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照片其实是拍摄于中午 。 上世纪40年代的匹兹堡 , 是一座工业化、商业化非常发达的现代城市 , 那里常年浓雾笼罩 , 灯火通明 。 匹兹堡的工业浓雾 , 就像是罩在了沃霍尔思维里 , 导致了他对工业化流程的执拗 , 也预示了他日后关于艺术机器的观点 。
沃霍尔的大学是在匹兹堡的卡内基理工学院渡过的 , 同大多数人的大学生活一样自由、朝气 , 在与同学们共同的工作室“谷仓”里 , 他们做着各种形式的当代艺术尝试 , 包括影像作品 。 那时的“谷仓”已经有了后来“银色工厂”的雏形 , 日后沃霍尔的影像实验虽然花销不菲 , 却一直在持续拍摄着 , 甚至通过给名人富豪定制肖像来维持开销 , 这与他在“谷仓”时建立起的艺术理想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
大学毕业后沃霍尔来到了纽约 , 他从商业插画师和商业设计师做起 , 直到小有成就之后才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 在给百货公司做橱窗设计时 , 他并不像其他艺术家那样用化名署名 , 刻意把“商业艺术”与“纯艺术”拉开距离 。 对沃霍尔来说 , 这二者并没有天然的边界 , 正是这种对待艺术的态度 , 让他有了迥异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面貌和运作方法 , 他像一个完全生存在流行文化里的个体 , 不曾去绕过严肃艺术的弯路 , 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商业社会的疏离气息 , 其创作方式也深谙商业运作之道 。
沃霍尔没有把自己局限在传统艺术家的框框里 , 那些传统艺术从业者在乎的表现技巧和解读空间 , 他都一笔带过 , 也从不纠结批评家的看法 , 他通过出位的造型 , 语惊四座的言论 , 铺天盖地的曝光率等一系列行为来打造“安迪?沃霍尔”这个艺术品牌 , 而他广为人知的作品 , 也只是他流水线上的视觉产品 。 同时 , 沃霍尔很了解媒体的重要性 , 也十分善于利用媒体 , 他通过出版物和镜头 , 不停地向他的观众加深“安迪?沃霍尔”的品牌影响力 , 让他那简单鲜艳、极具辨识度的艺术符号反复不停地出现 。
通过种种反常规的操作 , 他将波普艺术运动带出了严肃艺术的树荫 , 自信地从欧洲的艺术传统里走了出来 , 大杀四方 。 至此 , 波普艺术向通俗文化的其他阵地迅速蔓延 , 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产品设计……波普艺术流行了起来 , 成为美国文化的缩影 , 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流行艺术 。
当然 , 这一切也为沃霍尔带来了巨大的名利、和源源不断的订单 , 成名后的他总是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 , 也常常在自己的别墅和“银色工厂”里开party 。 为人熟知的“银色工厂”是一个前卫艺术的据点 , 里面的人特立独行 , 离经叛道 , 外面的人每每提及总是冠以臭名昭著的前缀 , 似乎这里随时发生着混乱与疯狂 , 这里是沃霍尔艺术产品的生产车间 , 也是他那些为人称许的实验电影的拍摄现场 。
这些影像十分具有感染力和前瞻性 , 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 我第一次看到沃霍尔的影像作品时 , 就被作品里的虚无感击中了 , 那段影像拍摄的是一场狂欢后留下的满地狼藉 , 欲望释放后的空虚表现得极其直接 , 不加修饰 , 我惊愕于他捕捉感受的精准程度 , 这时再回看他那些名满天下的重复性绘画 , 才觉出一些滋味 。
文章图片
安迪?沃霍尔提前选择了跃入虚空
另一个安迪?沃霍尔
标新立异、结交权贵、频繁出镜能给沃霍尔带来什么不言自明 , 这样的成功似乎存满了投机主义的侥幸 , 并不值得赞许 , 所以当时艺评家对他的轻视也情有可原 。 但当我们把沃霍尔当做一个善于钻营的聪明人时 , 他一些公开言论却又透着让人意外的卑微:
- 张爱玲!他,是张爱玲成为女神的幕后推手!被亦舒骂老而不死是为贼!
- 一国之主!水浒真正的赢家,成功逃脱朝廷的追捕,并且成为一国之主!
- 宋青书@倚天后传:他成为黄衫女的男人,收周芷若儿子为徒,当上武当掌门
- 黄金屋#书中真有黄金屋,小伙无意间翻开古书,竟使他成为亿万富翁!
- 毛笔书法@老师的手写体教案曝光,成为家长传阅焦点,只因为写出这样的字迹
- 考场&看书法如何成为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加分项”
- 科沃斯@国潮风主题集市入驻金融街购物中心
- 可持续性!当字母P成为经典!预测变革,是倍耐力150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 迈克·麦德沃|令人动容!缅怀大屠杀遇难者国际纪念日,以色列人这样铭记上海
- 林徽因&梁思成为何非要娶林洙为妻?或许是因为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