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霍尔|成为安迪?沃霍尔:愈沉沦愈快乐

【沃霍尔|成为安迪?沃霍尔:愈沉沦愈快乐】沃霍尔|成为安迪?沃霍尔:愈沉沦愈快乐
文章图片

史昊鹏/文 简单易懂的题材、似有似无的主题、轻巧有趣的构思、空洞浮华的美感 。 在以往的艺术史里 , 这些元素如果同时出现 , 定会被千夫所指 , 被嫌弃审美层级低 , 只能满足生理上的快感——当大部分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时候 , 享乐主义是有其“原罪”的 。
但波普艺术(PopArt)赶上了好时候 , 如今商品极度丰裕 , 人们普遍不再为物质匮乏而感到困苦 , 反而常常陷入酒足饭饱后的无聊之境 , 需要吸睛有趣的事情发生 。 终于 , 享乐主义成了群体共识 , 不再被人诟病 , 连同它空洞浮华的审美也具备了正当性 , 享乐主义的艺术也不再是小部分人的特权 , 通过商业的运作和大众建立起了亲密的连接 。
从此 , 波普艺术大行其道 。 而在大众眼里 ,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就等于波普艺术 。
什么是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 现成图像和现成品作为一种更新鲜的元素 , 被波普艺术家们在作品里大量运用 。 他们主张为消费文化正名 , 话虽如此 , 他们的立场还是带着精英艺术的做派 。 这从波普艺术的早期代表作《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中的反思意味就能看得出 。 随后 , 波普艺术在美国兴起 , 其作品的构成逻辑依然是精英化的 , 他们作品或意有所指 , 或不明所云 , 但最终的主旨都指向了现成品和现成图像之外 。
直到安迪?沃霍尔出现 , 才改变了这一切 , 他的创作主题就是他呈现的图像 , 流行易懂 , 色彩鲜艳 , 直白的绘画作品让艺术同行们看起来味同嚼蜡 。 但是 , 每一个进入展厅的观众却都看懂了 , 熟悉的形象 , 明快的色彩 , 谁都可以就眼前的作品说上几句 , 加上沃霍尔极具侵略性地复制手法 , 让新鲜的波普艺术把观众包裹其中 , 而不是像之前的当代艺术那样拒人千里 , 让人困于晦涩无所适从 。
作为流行艺术 , 波普艺术之前的深邃和高冷被抛弃了 , 开始迎合大众的口味 , 但这并非波普艺术的没落 , 正相反 , 波普艺术到这时候才抓住了消费文化的精髓:画面简单明艳 , 主题通俗易懂 , 策略性营销 , 具有话题性 , 再加上艺术家的狡黠——直到现今 , 沃霍尔这套流程还在被顶流的艺术明星们运用着 。
但之后 , 波普艺术却越来越空洞、浮夸、单调 , 以至于毫无意义 , 虽然毫无意义的背后有太多的暧昧和不确定性可以探讨 , 但这种毫无意义最终导向了花团锦簇的虚无 , 商业运作又让这种虚无更加义无反顾 。 那些曾经被前置的存在价值 , 在物质的繁荣和科学的昌明中被消解了 , 我们可以在波普艺术中看到各种终极命题:生死、命运、性别、宗教、政治……但只要我们凝视这些精美鲜艳的形象一分钟 , 你就瞬间明白了:除了这些命题的消费趣味和藏家手中的money , 这些波普艺术家什么都不care 。
沃霍尔|成为安迪?沃霍尔:愈沉沦愈快乐
文章图片

成为安迪?沃霍尔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编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1年9月
成为安迪?沃霍尔
一个伟大艺术家必然是禀赋与命运合力的杰作 , 而命运又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 , 在UCCA同名展览的画册《成为安迪?沃霍尔》中 , 把沃霍尔成长的匹兹堡市视作他艺术生涯的起点 。 而在匹兹堡 , 沃霍尔不光接受了学生时代专业、前卫的艺术教育 , 还接受了商业文明的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