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国古代的丧礼和葬礼分别是怎样的?( 二 )


先秦文献有合葬的记载 。 例如《诗经·王风·大车》说:“死则同穴 。 ”《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将其父母合葬于防 。 现代田野考古发现一座战国墓中有一椁两棺的结构 , 考古工作者认为 , 夫妇合葬的普遍流行是西汉中叶以后的事 。 《孔雀东南飞》说:“两家求合葬 , 合葬华山傍 , 东西植松柏 , 左右植梧桐 。 ”仲长统《昌言》说:“古之葬者 , 松柏梧桐以识坟也 。 ”这风俗也流传很久 。
关于丧服 , 留到下文“宗法”里讨论 。
这种瓶子过去学界通常定名为“小口尖底彩陶瓶” , 用作汲水器(日常生活中取水用的瓶子) 。 学界认为瓶子之所以做成这个怪形状 , 是空瓶置入井中后它会自动平倒下 , 瓶口落到水面 , 方便井水灌注进瓶里;等瓶中的水灌满 , 瓶子则会自动恢复成竖直状态 , 利于从井中提出 。 瓶子的尖底还有利于它的放置:尖底可以很方便地插在松软的土中 。
问题在于 , 新石器时代的人基本上还不会打“井” , 他们主要是从河里汲水 , 而这种瓶子从河里汲水几乎没有任何优越性;当时日常住所的泥土地面在生活中被往返地踩来踩去 , 会导致“地面固化” 。 尖底瓶在固化的地面上竖直放置稳当的困难程度显而易见:泥土“松软”到可以插得住这种瓶子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 学界将它解释为日常生活取水的汲水器是错误的 。
这种小口尖底瓶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看上去很多 , 但绝大多数都是残碎的 , 能选出典型完整的标本很少 。 小口尖底瓶的出土数量和分布等性质说明它们并不是大量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器 , 而更像是一种和宗教或祭祀有关的器物 。 苏秉琦认为 , 小口尖底瓶具有“神器”的性质 , 为神职人员所专用 。
其实这个瓶子应该被定名为“酉瓶” 。 “酉”在甲骨文中写为“ ”或“ ” , 它象征一种小口尖底的酒器的形状 , 引申有“酒”的意思 。 《说文》也说:“酉 , 就也 。 八月黍(shǔ)成 , 可为酎(zhòu)酒 。 ”酎 , 《说文》上说:“酎 , 三重醇酒也 。 ”酎是用糖度高而酒精度低的醴(lǐ)代替水 , 加到米和酒曲中制成的重酿酒 。 重酿酒的酒精浓度最高能达到10% 。 《说文》对于“酉”字的解释是说:酉就是八月成熟的黄黍做成的重酿酒 。 酉是“酒”和“尊”的本字 。 后来“酉”被借用去表示天干地支 , 为了区别 , 人们在“酉”字旁边加上“水”的偏旁 , 这就是“酒” , 而表示盛酒器则是在“酉”旁边加上了一双捧着酒的手“ ” , 这就是“尊” 。 商周青铜礼器里非常重要的一类就是作为盛酒器的尊 。
酉瓶就是酒瓶 。 仰韶文化的酉瓶是被专门用来装酒的“神器” 。
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这件酉瓶出土时表层被土灰色“水锈”覆盖 , 看不到花纹 。 发现它的农民在“文化大革命”中一直用它来装机械润滑油 , 挂在自家屋檐下 , 修拖拉机、脱粒机用了三年 , 瓶子居然未漏未破 。 这件酉瓶1974年被陇西县文化馆征集 。 甘肃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后来用稀释的醋除去了它表面土灰色“水锈” , 器表墨线描画的水涡纹才显露出来 。
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这件酉瓶现在被评定为一级文物 。 文物定级这个结果也可以从侧面说明 , 出土的器形完整、纹饰精美的酉瓶标本是非常少的 。
匕 , 意思是汤匙 , 与鼎相配合使用 。 鱼鼎匕应该是战国时期代国的器物 。 从铭文看 , 与这件匕相配的鼎应是烹鱼的鼎 。
鱼鼎匕的铭文为:
“曰:诞有昏人 , 坠王鱼鼎 。 曰:钦哉 , 出游水虫 。 下民无智 , 参蚩(chī)尤命 。 薄命入羹 , 忽入忽出 , 毋(wú)处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