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人|寻祖缘起|《漫漫寻祖路——纳人祖先文化考察记》( 二 )


在上述称谓中 , 以纳西、纳日、纳罕、纳恒居多 , 特别是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 , 因此 , 经国务院批准 , 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 。 “纳”一词有“大”“宏伟”“浩大”“黑”“黑森森”“黑压压”等意思 , “西”“日”“罕”等皆意为“人” 。 纳西也就是“纳人”的意思 , “纳”是该族最基本的词根 。
纳人分布广 , 我去过滇川藏不少纳人分布的地区 , 但还没有参加过集体考察队去考察纳人祖先的居住地、迁徙路线及当下的居住点 。 此次考察的缘起还得从和长红先生的动议说起 。
纳人|寻祖缘起|《漫漫寻祖路——纳人祖先文化考察记》
本文图片

和长红先生
和长红先生是纳西族优秀的民营企业家 , 20世纪90年代初 , 他借助玉龙雪山下的这泓清泉 , 开始创业 , 推进文化生态旅游 , 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 , 事业逐渐发展壮大 , 其经营的丽江玉水寨景区获得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 2011年 , 玉水寨景区还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 2013年, 玉水寨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 2014年 , 和长红被国务院授予“第六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
最令我刮目相看的 , 是和长红回报社会的精神和对本民族深厚的感情 。
纳西族最具民族特色、文化价值和国际知名度的就是是东巴文化 , 因此他选择了创建东巴文化传承基地 , 培养东巴文化传人 , 推进乡村的东巴文化保护传承这条不容易走的路 。 单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 , 乡村里的东巴文化传承和东巴传人的培养面临诸多困难 , 东巴们迫于生计 , 很难潜心静意地进行东巴文化的传承 。 和长红拿出钱来创办东巴文化传承学校 , 大力支持各地乡村的东巴文化传承 , 在丽江市各个村镇办起了好几个东巴文化传承点 , 每年拨出一百多万元支持举办祭祀东巴教祖师、交流各地东巴文化传承经验的“东巴会” 。
慎终追远、敬天法祖是纳西族的优秀传统 , 和长红先生一直有志于建一个“祭祖祠” , 以激励纳西人铭记祖先栉风沐雨 , 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建功立业的历程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 让今人与后人铭记母族的历史 。 他同我谈起这个想法和计划 , 希望我也能参与这个为建祭祖祠而成立的考察组 。
此次考察 , 首先要去滇川藏青四省 , 虽行程漫漫 , 其间还要到达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阿里和唐古拉山等地 , 但考虑到此行的意义和价值 , 我还是欣然答应了 。 就这样 , 我成了这3次考察中的年龄最长者 。
从2016年12月起 , 玉水寨出资组织了十多位来自北京、昆明、成都、木里、丽江的纳西族学者 , 组建了“纳西族祖先文化寻踪和采集五行圣物”考察队 , 到滇川藏青四省区的纳西族祖居地及与纳西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区域进行了3次历时共56天的考察 , 行程二万五千里 , 取回了在纳西族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中至关重要的木火土铁水五行圣物 。 此行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纳西族祖先的文化及祖先创业之艰辛 。
这3次考察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 , 是去考察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之外滇川藏纳人比较集中居住的地区 , 比如迪庆州德钦县的巴美、维西县的攀天阁 , 四川省木里县的俄亚 , 西藏芒康县的盐井等地 。 第二 , 是沿着历史上纳人祖先从甘青河(黄河)湟(湟水)流域迁徙下来的大致路线考察历史故地 , 如黄河与湟水流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等;第三 , 去考察与纳人的信仰文化和神话史诗源流密切相关的一些地方 , 比如阿里的冈仁波齐神山、玛旁雍错湖、青海湖 , 以及青海的阿尼玛卿山、四川的贡嘎山等 , 这些神山圣水与纳西人的居那什罗神山、美利达吉神湖信仰密切相关 。 第四 , 考察队还去了丽江市境内一些过去很少有人调研过的地方 , 比如玉龙县的汝南化阿明灵洞、玉龙县和宁蒗县奉科拉伯交界的“元跨革囊”处等 。 第五 , 此行也去了泸沽湖纳人(摩梭)居住的区域 , 尽管由于一些历史原因 , 云南境内的纳(摩梭)被识别为纳西族 , 而四川境内的纳(摩梭)被识别到了蒙古族中 , 但所有的纳都是同源异流的族群 , 灵魂回归之地是相同的“祖先之地” , 追溯和研究这些族群的历史和文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