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人|寻祖缘起|《漫漫寻祖路——纳人祖先文化考察记》

纳人|寻祖缘起|《漫漫寻祖路——纳人祖先文化考察记》
本文图片

寻祖缘起
《漫漫寻祖路——纳人祖先文化考察记》
本文共计3509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图为:考察队在冈仁波齐神山下合影(2016年摄)
纳人|寻祖缘起|《漫漫寻祖路——纳人祖先文化考察记》
本文图片

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一个永恒之问 , 促使各民族的人在思考一个寻根的问题 , 也使人们缅怀祖先 , 追忆民族的历史 , 记录民族发展和变迁的历程 , 思考民族的未来 。 慎终追远、敬天法祖是纳人的优秀传统 , 这本书是一次纳人寻根问祖 , 是历时56天 , 行程25000里的长途考察记录 。
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一个永恒之问 , 促使各民族的人在思考一个寻根的问题 , 也使人们缅怀自己的祖先 , 追忆民族的历史 , 记录民族发展和变迁的历程 , 思考民族的未来 。
敬天法祖 , 礼敬祖先 , 这是纳人文化的核心之一 。 纳人自称“纳西蒙比若”(naq xi mee biuq sso),把自己认同为“纳人就是祭天的人” 。 东巴教最大的仪式祭天 , 实际上既是祭天祭地 , 也是祭祖 。 是一个把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情结融为一体的一个古老仪式 。
注:文中用“纳人”一词基于如下几个考虑 , 第一是纳西族的“纳西”中的“西”就是人的意思 , 纳西就是纳人;再者 , 纳西族中除了云南丽江、迪庆江边 , 四川木里的俄亚等地的纳人自称“纳西”之外 , 还有自称“纳”“纳亥”“纳恒”等 。 四川盐源自称“纳”的摩梭人 , 虽然与云南宁蒗的“纳”(摩梭)是语言民俗都相同的族群 , 但在民族识别中被划为蒙古族 。 而本书的内容涉及所有这些同源异流的纳人 , 所以用“纳人”这个各个支系和族群都认同的称谓 。
所祭的天神和地神是夫妇 , 天神的女儿衬恒褒白咪 , 就是全民认同的民族始祖母 , 而始祖父是崇仁利恩 , 一个来自大地的男子汉 。 他们俩邂逅在黑白交界的梅花树下 , 两人一见钟情 。 天神之女衬恒褒白咪虽然被父母许给了天舅的儿子美若科罗科西 , 但她爱上了崇仁利恩 , 于是她化身为白鹤 , 把崇仁利恩带回天上 。
崇仁利恩向天神求婚 , 在衬恒褒白咪的帮助下战胜了天神子老阿普的种种刁难 , 最终成功娶回了衬恒褒白咪并迁徙回到人间 。 这部纳西人的《创世记》记载在纳西人用图画象形文字写的圣典《崇搬图》与《崇搬绍》(人类迁徙的来历)中 , 一代代的纳人 , 新年伊始 , 都隆重庄严地举行祭天仪式 , 由东巴祭司咏诵圣典《崇搬绍》 , 回溯祖先的迁徙和创业历史 , 也就是对同族人进行民族传统的教育 , 记住我从哪里来 , 到哪里去 。 纳人认为人离世后 , 都要回到祖先之地 , 要把亡人的魂一站站送回到山高水长的祖先之地 。
纳西族是个人口只有30多万的小民族 , 但因为创造了以图画象形文为载体的东巴文化 , 又善于广采博纳多元文化 , 形成了兼容并包但又个性卓然的文化 , 因此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 纳学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 。
纳西族源于古代分布在甘肃青海湟水和黄河流域的古羌人 , 后来逐渐迁徙到现在分布的地方 , 聚居和散居在滇川藏交界地带 。
居住在不同地方纳西族有着不同的称谓: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盐源县达祖等地的纳人自称“纳西”(naq xi) , 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翠依和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的雅砻江流域和泸沽湖畔的纳人自称为“纳”(naq)或“纳日”(naq ssee , 或音译为“纳汝”);宁蒗县北渠坝和永胜县獐子旦的自称“纳恒”(naq hi);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人自称“纳罕”(naq hai , 或译为“纳汗”);此外 , 还有少数自称为“玛丽玛沙”(ma lil ma sa , 居住在维西县)、“路路”(lvl lv , 又音译为“鲁鲁” , 居住在丽江市塔城、鲁甸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