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桑德尔|迈克尔·桑德尔:与中国哲学对话

2016年 , 迈克尔·桑德尔再次来到中国 , 与中国哲学各领域的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 。 与会专家们从中国哲学的核心观念出发来反观桑德尔的政治哲学思想 , 这些话题包括“正义”、“共同体”、儒家中“人”的观念等 。 桑德尔也针对这些思考与批评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
《遇见中国》一书收录了这次讨论的成果 。 在桑德尔的回应文章的开篇 , 他提到 , 长期和中国学者、学生打交道的经历 , 让他意识到通过对话获得的很多启发来自“传统的内部”而非“不同传统之间” 。 桑德尔一直被认为是当代欧美社群主义的代表哲学家之一 , 以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闻名 。 他对共同体观念的强调 , 在思考的方向上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契合之处 。 但在讨论中 , 中国哲学领域的不同代表学者对他的思想的看法也有差异 , 比如 , 在李晨阳看来 , 桑德尔的“共同体”观念“过薄” , 因为它没有给予“和谐”以足够的重视 , 但白彤东则认为 , 桑德尔的“共同体”观念是“过厚”了 , 因为它给予了“陌生人社会”过高的道德要求 。 借由这次对话 , 中西哲学得以在相互映照中反观自身 。 以下内容为桑德尔对其他学者讨论的回应部分 , 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遇见中国》 , 有删改 。
原文作者 |[美国] 迈克尔·桑德尔 / [美] 德安博 编
摘编|刘亚光
迈克尔·桑德尔|迈克尔·桑德尔:与中国哲学对话
本文图片

《遇见中国:中西哲学的一次对话》 , 作者: [美国] 迈克尔·桑德尔 / [美] 德安博 编 , 中信出版集团 , 2022-1 。
01
正义、和谐与共同体
与一种哲学传统相遇 , 不仅要把握它的一些核心概念 , 还要看到它内部所存在的有关如何阐释这些概念所产生的分歧 。 有时候 , 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 , 能够阐明它们内部的那些分歧 。 让我们来考虑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之间的典型对比:西方哲学传统是个人主义的 , 强调自主和自由选择;中国哲学是共同体主义的 , 强调家庭、和谐和孝道 。 这种经典的对比不假 , 但遮蔽了大量复杂性 。
这本书当中的一些文章体现了这些复杂性 。 我从这些文章当中获益良多 , 不仅了解了我自己的研究和儒家传统之间的关切点 , 也了解了当代中国哲学当中呈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阐释 。 我也经历了哲学上的眩晕 , 这种眩晕来自我的观点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挑战 。
本书中的多篇文章 , 都利用中国哲学来重塑自由主义者与共同体主义者之间那种广为人知的争论 。 该争论的核心在于 , 该如何理解正义:一个正义的社会是应当试图在特定的关于美德和良好生活的观念之间保持中立 , 还是应当认可一种善观念并试图在公民当中培育某些美德?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思考正义的时候 , 是应当抛开我们与家庭、朋友、邻居和同胞之间的关联 , 还是我们关于正义的理解就应当反映这种忠诚与忠贞?
那些持第二种观点的人 , 亦即将正义与美德、美好生活以及界定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身份的各种纽带相联系的那些人 , 都与共同体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评紧密相关 。 在英美政治哲学当中 , 人们对该争论的相关术语已然再熟悉不过了:共同体主义者们主张 , 我们在界定正义的时候 , 无论是含蓄地还是明确地 , 都不可能不援引那些有关美好生活的实质性观念 。 自由主义者的主张则是要提供一种权利框架 , 该框架要中立于公民所信奉的各种道德和宗教信念;这种主张会在一些人当中产生憎恨 , 因为他们的道德信念被忽视或排除了 。 自由主义者们回应说 , 多元社会中的人 , 就美德和美好生活的含义难以达成一致的理解 , 因此 , 如果将法律建立在不同的道德观念和宗教观念之上 , 就会给强制和不宽容开启方便之门 , 也会将大多数人或掌权者的价值观强加给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