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中轴线不仅是北京的建筑轴线 , 也是文化的轴线 。 晚清、民国年间 , 北京正阳门以南的天桥成为古都文化地标之一 。 其实在古都中轴线的悠久发展史上 , 有过元、清两座时代不同的南北“天桥” , 万宁桥才是北京中轴线上最早的“天桥” 。
本文图片
此天桥非彼天桥
最早将元、清两代“天桥”混而为一的 , 是民国年间的方济川 。 他撰写的《天桥纳凉诗》记录了晚清、民国年间北京南城天桥地区的繁盛景象 。 其中提到:“水心亭上耽醇酒 , 歌舞台前听郑声 。 岂是长安人尽醉 , 不知大厦近将倾 。 ”又称:“五百年前一石桥 , 今来此处也魂销 。 酒茶楼畔笙歌醉 , 车马丛中粉黛娇 。 ”
方济川在诗中注称元人著有《题天桥词》:“莫道斜街风物好 , 到此处 , 便魂销 。 ”又于序中断言“桥在北京南门内 , 为元代妓舫游河必经之地” , 直接将清代天桥的历史追溯到五百年以前 , 即始于元代的石桥 。 这一说法 , 1951年再经文化学者张次溪载入其编纂的《人民首都的天桥》一书 , 此后广泛流传 , 多谓“北京的天桥 , 始建于元代” 。
后人竞相征引“元人《题天桥词》” , 以表明北京南城天桥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 。 然而正如姜纬堂先生所言 , 此“元人”究竟为谁 , 所谓“天桥词”载于何处 , 却从未见考证 。 方济川诗中的摘引 , 当出自元代诗人许有壬的《饮海子舟中答人招饮斜街》:
柳梢烟重滴春娇 , 傍天桥 , 住兰桡 。 吹暖香云 , 何处一声箫 。 天上广寒宫阙近 , 金晃朗 , 翠岧峣 。 谁家花外酒旗高 , 故相招 , 尽飘摇 。 我政(正)悠然 , 云水永今朝 。 休道斜街风物好 , 才去此 , 便尘嚣 。
本文图片
方济川以许有壬词中提及“傍天桥 , 住兰桡” , 故在自己赞咏天桥的《天桥纳凉诗》中笼统注为“元人《题天桥词》” 。 他将原词末句“休道斜街风物好 , 才去此 , 便尘嚣” , 误录为“莫道斜街风物好 , 到此处 , 便魂销” , 应是歌赋之时凭记忆夹注 , 所谓“诗无达诂 , 文无达诠” , 不必深究 。 但许有壬词中所说的元代“天桥” , 是否就是晚清以来繁盛一时的城南天桥 , 却值得探讨 。
许有壬是元代著名文学家 , 其《饮海子舟中答人招饮斜街》生动描绘了元代傍依“天桥”的海子附近柳绿春娇、箫笙宛转 , 一派莺歌燕舞的繁华景象 。 方济川或以其词中称友人“招饮斜街” , 而清代天桥之北亦恰有以烟花柳巷闻名的杨梅竹斜街 , 遂将二者误而为一 。 然而此元代“天桥” , 非彼之清代“天桥”;此元代“斜街” , 亦非彼之清代“斜街” 。
“天桥”位于海子上
元初刘秉忠设计元大都的街巷大道时 , 基本上南北、东西方向取直 , 仅有钟鼓楼以西依原来水岸地势形成著名的斜街 , 亦即沿用至今的什刹海东岸鼓楼西大街 。 许有壬词题已明谓“饮海子舟中” , 指出其聚饮地点为“海子” 。
【方济川|始建于元代!它才是中轴线上最早的“天桥”】海子即元代大运河修通以后的积水潭 , 明代《长安客话》称其“汪洋如海 , 故名海子 , 俗呼海子套” 。 元代状元宋本曾作有《海子诗》:“渡桥西望似江乡 , 隔岸楼台罨画妆 。 十顷玻璃秋影碧 , 照人骑马入宫墙 。 ”可见其地距离元代皇宫之近 。 许有壬词中的“广寒宫” , 指的也正是元内廷琼华岛上的广寒殿 。
- 苏博|看元代江南与“姑苏佳丽”,苏博今起恢复开放
- 苏州博物馆|看元代江南与“姑苏佳丽”,苏博今起恢复开放
- 姑苏|看元代江南与“姑苏佳丽”,苏博今起恢复开放
- 元代壁画|看元代壁画里的奉茶备酒,山西公布元墓新发现
- 赵孟俯|赵孟頫日书一万字,这位元代书法家不服,一日3万字!
- 林逋#元代一洁癖画家,给梧桐洗澡,厕所铺鹅毛,因爱干净终生未娶
- 袁桷|有一种字,不露锋芒,却十分耐看!
- 元代$腹有诗书气自华,元代诗人袁凯一首诗,让文豪杨维桢刮目相看
- 元代$比元青花更珍贵:遇到元代五彩沥粉堆花瓷不要错过了!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代江西人编著中国候历通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