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世间》播出以来好评不断,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创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近8年新高,成为优秀文学作品改编成精品好剧的成功案例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在京举行,《人世间》小说原著作者梁晓声,电视剧《人世间》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编剧王海鸰,《人世间》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以及多位文艺评论家,就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展开研讨 。
电视剧《人世间》取得“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与小说原著分不开 。优秀现实题材文学母本对影视创作的滋养成为与会者关注的话题 。李路认为,小说《人世间》对时代人物群像的描绘、鲜活的故事和浓郁的人间烟火味,为影视改编奠定了基础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高度评价小说原著的思想内涵,认为小说深刻的思想性、论辩性在电视剧中得到了忠实呈现,“原创力和思想艺术的独特性,必然来自于创作者同大时代的紧密联系,来自于生命体验和精益求精的创造”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指出,《人世间》改编产生“破圈”效应,“体现了中国式心性智慧引领现实主义精神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在美学范式上,为同类题材电视剧提供了有益启迪” 。
小说改编影视需要处理个人化表达与组织化创作的关系,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 。编剧王海鸰说,在尊重原著基础上,自己的改编遵循内心的艺术直觉,同时注重与观众心理对接,尽最大努力实现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平衡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称赞王海鸰的改编对原作的精神内核保持了忠实的承接与传达,是超越“忠实论”与“创造论”的适度改编 。“《人世间》的改编综合了这两个原则的优长,是一部兼顾二者、分寸适度的改编力作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也认为电视剧《人世间》是忠实于原著的再创造,保留了以周家作为核心结构的做法,诸多生活细节的呈现,也显示了编、导、演对中国文化深层意蕴的理解 。
谈及文学作品的“IP”开发与文学作品影视化的方向,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潘凯雄认为,优质文本是有着巨大延伸开发潜力的“IP”,而大“IP”的成功运营离不开复合型专业团队,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电视剧《人世间》为例,它的出品方一共10家,大约是3类,既有国家级的平台和指导机构,又有高度专业化的投资机构、影视制作机构、运营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呼吁,原创文学和大众艺术生产必须要有产业、产品意识,重视大“IP”、大周边概念 。程武认为,《人世间》堪称中国“时代IP”的一个代表,“让好故事生生不息,需要以文学为起点,以影视创造为顶点,然后再反哺文学,这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IP’模式的需要” 。
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谈道:“《人世间》的热播,是文学与影视融汇而成的壮美风景,再一次有力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 。从文学到影视,这不仅是在描述一个过程,更标志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与接受的广阔空间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指出:“文学创作要想更好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就一定要更加充分、更加主动地同众多的艺术门类及文化形态交流互鉴、融合接轨 。”他介绍,目前中国作协正在推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旨在集中打造和推出一批高水准、有分量的文学力作,促进与影视的联通互动、与各个不同文化艺术领域间的双向互动 。
- 默音|抄袭事发13年后终于道歉,“文学弱者”维权为何这么难
- 艺术|国外文化消费模式新探索
- 文学|评论|“疫情文学”也是烟火生活的调味剂
- 人性|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评出“十大文学好书”
- 教练|关于下沉市场,这家体育教育机构正在探索一条不同的成长之路
- 互联网文学|“林黛玉发疯文学”成热搜,又一场互联网文学狂欢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度“特别致敬”和“10大文学好书”揭晓
- 底线|城府很深的人,与人交往时,喜欢说这几种话!
- 秦牧|花地|1982年,我们在秦牧家吃晚饭、谈文学
- 林黛玉|林黛玉人生密码:七岁进贾府,十五岁与宝玉生情,十七岁泪尽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