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二 )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唐《世说新书 卷第六》
日本人喜欢给自己珍爱的物品取昵称(铭号) 。 有一件 被爱称为“海漂圜悟(なか?れ圜悟)”的书法作品 , 便是北 宋末期著名禅僧圜悟克勤(1063—1135)现存唯一的墨迹 。相传此作品在海中漂流到萨摩坊津海岸(现在属于鹿儿岛 县) , 故有此名 , 至今仍附有据说是在海中漂流之时的桐木盒 。 后来被捐献给京都大德寺后 , 松江藩松平不昧(1751— 1818)用黄金两千五百两和每年付给大德寺扶持米三十俵 (一俵大约是成年人一年所食的米量)的巨额收购 , 成为该家族所藏中最重要的中国文物 。 而位居松江松平家藏品第二名的 , 是一件被称作“撕破虚堂(破れ虚堂)”的墨迹 。 这是南宋禅僧虚堂智愚(1185—1269)致日本僧人无象静照 (1234—1306)的法语 。 无象静照入宋后 , 在虚堂智愚的门下修行 , 这是他请年高八十多岁的老师写下的法语 , 1265年 归国时带回日本 , 无象静照后任镰仓净智寺住持 。 这个称号始自宽永十四年(1637) , 当时此件墨迹被京都的豪商大文 字屋宗味收藏 , 他家的一个用人一日把自己关在存放书画的 库房里 , 撕坏这件墨迹后自尽 , 故得此名 。 然而现在几乎看不到被剪开的痕迹 。 这多亏了小堀远州(1579—1647)的重新装裱 。 因收藏者对古田织部装裱风格的喜好 , 作品遭破坏后请来传承并发展了织部审美风格的小堀远州重裱 , 并保存至今 。 一般来说 , 日本人不喜在画面上直接写题跋或盖印 , 而是书写于存放书画的桐木箱盖的内侧 , 在改裱时 也喜欢保存原来的装裱 。 装裱是日本人无言的题跋 , 起到 表明作品传承有绪的作用 。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南宋 虚堂智愚 法语(破れ虚堂)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虚堂智愚 法语(破れ虚堂)同原装
最有象征东博收藏特性的名品 , 应数南宋梁楷的《出山释迦、雪景图》三幅对 。 其上有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其子足利义教(1394— 1441)罕见的收藏印 , 且在记录了足利将军家所藏中国绘画约280件的目录《御物御画目录》中也有记载 。 目前学界公认的梁楷真迹是中间那幅和左幅 , 而右幅则是元代的后补 。 在中国时 , 这三幅并非一组作品 , 而是独立的三幅 , 然而中幅与左幅到达日本之后 , 为了符合日本室内装饰三幅一对的习惯 , 有可能是足利将军家特意派 人赴明代中国 , 寻找并购买了同左幅风格一致的作品 。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南宋 梁楷《出山释迦、雪景图》三幅对(右幅 , 南宋-元 , 13-14世纪)
同时可以看到 , 将军家的阿弥众(艺术顾问团)将不同来源的绘画组合在一起 , 创编出了鉴赏时的新故事:中幅所表现的是释迦历经八年苦修未果 , 放弃苦行刚出山之时的苦恼心态;而禅定开悟后宁静的精神世界 , 则是以左右静谧的雪景图来表现 。 仿佛现代艺术中“蒙太奇”般的手法 , 以组合不同景色来呈现新的意义 , 这可谓东山御物收藏的特征 , 与遣唐使把长安的宫廷文物直接带回后单纯保管的极古渡品时代完全不同 。 东山御物形成之时 , 在中国 , 元四家过世后不久 , 文人艺术盛行 , 然而东山御物却很少收藏中国同时代的文人书画 ,其收藏对象仍旧以南宋的宫廷绘画、元代职业画家和禅宗绘画为主 。 自14世纪末起 , 日本对中国绘画收藏有了其自身的侧重点 , 特色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