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三 )


室町幕府积极参与对明贸易 , 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 (1436—1490)代表了室町文化的顶峰 。 著名的龙泉窑 《马蝗绊》青瓷碗被送回大明 , 却因已找不到代替品 ,被打了锔钉修补后送回日本的故事 , 也发生于此时期 。此时常见的收藏特征有二:一是对作品进行重裱 , 二是 对其进行裁剪等改造 。 梁楷的《出山释迦、雪景图》三幅皆用绀色地二重缠枝纹织金锦裱边 , 应该是作品到日本之后 , 为将军家所重裱的 。 与中国文人装裱平整洁净的审美标准不同 , 本作裱边采用绚烂华丽的织金锦 , 这 恐怕与日本室内空间因使用障子纸窗采光昏暗有关 。 一件使用了相同种类的中国明初织金锦的“裲裆”(无袖贯头衣)上 , 有永和四年(1378)的奉献铭记 , 由此 可知《出山释迦、雪景图》应是在此后(1485)被重裱的 。 重裱入手不久的中国绘画 , 被认为是为彰显足利将军家文化权威的行为 。 这类中国绘画的裱装法 , 作为 “古渡品”或“东山御物”的象征 , 为后代人所竞相仿效 。 而关于对作品的裁剪等改造 , 可举出马远《寒江独钓图》一例 。 这件作品可谓是代表这个时代特性的重要藏品 , 过去学者认为该作是南宋边角构图的重要见证 ,在寂凉的空间中表现出渔人孤高的存在 。 不过在2008年 进行修复时 , 发现画面三分之二处有裁剪的痕迹 , 意味着这幅原来的画面更大 , 有可能在15世纪前后 , 被日本人剪裁 , 之后才有了现在的构图 。 画的材料、画的作者 无疑是中国人 , 然而此作表达画意最重要的构图 , 却可能由当时的日本人改造过 , 可以说是一幅“中日合作” 的作品 。 近代民族主义兴起之后 , 美术作品也以国籍来 区划 , 中国与日本开始编写不同“民族的艺术史” 。 可是在日本流传下来的作品 , 或其他域外所存的作品中 ,难以确定国籍的作品甚多 , 这些“混血”作品的存在 ,或许在向我们诉说着东亚地区的交流史 , 并向我们呈现了更加丰富立体的历史面貌 。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传)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江户时代 狩野养信《寒江独钓图》
二、中渡品──作品的记录、摹本、再生产
应仁之乱(1467—1477)以后 , 足利将军家的势力开始衰败 , 在其后的近一百五十年的日本战国时代 , 足利将军家和京都各大寺院所藏的中国绘画、墨迹、陶瓷、铜器等 , 开始分散至全国各地 。 如(传)颜辉 的《寒山拾得图》 , 据说原本是东山御物 , 后来落入织田信长 (1534—1582)手中 。 织田信长 与当时握有巨大势力的净土真宗本愿寺血战十年 , 在1580年讲和 后 , 作为和平的象征 , 将其赠予了本愿寺 。 或许得悟的寒山、拾 得从画面的内侧 , 一直看着画外的日本人打打杀杀 , 见证了世间无常 , 正“呵呵大笑”呢 。 1603 年 , 德川幕府成立 , 偃武兴文 ,大约三百处地方大名家取代了京都的足利幕府政权 , 成为收藏活动新主角 。 在这个时期 , 除了艺术价值之外 , 中国绘画还成为武家政治、文化的象征 , 发挥了新的作用 , 在社会上开始流通 。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传)元 颜辉《寒山拾得图》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南宋 梁楷《李白吟行图》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