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半夜三更”,究竟说的是几点?带你重新认识时间!】什么叫“日子”?
本文图片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 , 人们就已经认识了咱们现如今的“年月日”了 , 而工具就是日晷 , 日晷最标致的形象就是一个圆盆中间插根儿指针 , 太阳一照就能在晷盘上留下一道影子 , 而这道投影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盘上移动 , 指示具体时间 , 移动一圈就是太阳出没昼夜明暗交替一次 , 于是人们认识了“日”子 。
北京很多古建筑设有日晷 , 比如北京古观象台 , 这里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 , 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 。 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 , 台顶南北长20.4米 , 东西长23.9米 。 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 。
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 , 花饰 , 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 , 在刻度 , 游表 , 结构等方面 , 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 , 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 。 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 新中国成立后 , 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 ,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一天为什么是24小时?
本文图片
不少人知道圆明园的十二兽首是喷泉 , 但少有人知它是一个庞大的水力报时器 , 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 , 每到一个时辰 , 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 , 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 , 当所有动物全都喷完水 , 一天一夜就过去了 。
为什么是24小时呢?所谓时辰 , 是咱们的祖先通过对太阳出没所引发的自然界活动进行观察后 , 总结出来的12种现象 。
例如从晚上23点到夜里1点鼠类出没频繁 , 于是就把一天的开始“子时”冠名给了“鼠” , 组成了十二生肖里的“子鼠” 。 接下来每两个小时都有相对应的自然现象 。
“立刻”与“忽然”哪个快?
本文图片
刻漏是古代人受到了容器漏水启发的结果 。 “刻”指的是接水桶里的这支带有刻度的浮箭 。 通过水从漏壶流出来之后 , 浮箭随着接水桶水面的升高 , 刻度随之变化 , 表示时间流逝 。
古人用100格来划分昼夜 , 每一格是一刻钟 , 也就是14分24秒 。
而在两刻之间还有一种肉眼很难看到的符号 , 是一种像蜘蛛丝一样细的线条 , 那就是“忽” , 水位稍有变化 , “忽”就过去了 , 比“秒”的时间还要短 , 所以由它衍生出了“忽然”这个词 。
本文图片
“半夜三更”到底是几点?
本文图片
从元朝开始 , 北京就开始用“晨钟暮鼓”来报时 。 过去论时辰 , 夜里叫做更 , 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 每过一更都要敲钟 。
晚上七点到9点就是一更天 , 以此类推 , 三更天指的就是晚上11点到夜里1点之间 , 半夜三更这个词也就是这么来的 。
计时器的演化
本文图片
圭表和日晷是人类古代最早使用的计时器之一 , 两者都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 。
圭表是根据日影的长短判别方向测定季节、全年日数 , 推算历法 。
- |戈壁滩上的“神笔小兵”,真棒!
- 金华|盲盒岗位是灵活用工的 “彩蛋”还是“陷阱”?
- |职场上,哪些人最容易吃亏?三大“吃亏陷阱”一定不要跳进去
- 唱腔|评剧故里河北滦南老艺人夫妇靠一口“落子”润养评剧之根
- |厦门市图书馆“飞鸽传书”:把书送到宅家读者手中
- 郑纪|郑纪与“薯莨”
- 结构中|在人际交往中,“同温层”一定是贬义词吗?
- |灶台边写作,八十后出书
- 文物|我在云博修文物:“文物医生”的“科技眼”
- 疫情|潍坊最新战“疫”音乐作品《爱的力量》致敬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