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微语箴言——读纪文达公器物铭文

我的七世祖讳纪昀 , 字晓岚 , 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 , 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 , 谥文达 。 直隶河间府献县人 , 官至清代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也曾出任左都御史等要职 , 为官历经乾隆、嘉庆两朝 。 文达公在乾隆时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 尽览古代文献典籍 , 主撰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总目提要 , 为保存和整理中国古代文献功卓垂远;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名传于世 , 以“劝惩”之初衷 , 托鬼神以抒己见 , 阐释因果报应 , 数百则奇闻佚事 , 无情鞭笞了所谓“乾隆盛世”帷幕背后的社会现实 。
体现文达公思想情怀的 , 还包括镌刻于砚台和工具器物上的铭文 。
先祖喜好藏砚 , 除了“阅微草堂”之外 , 还有另外一个堂号“九十九砚斋” , 可见藏砚颇丰 , 且每砚必铭 。 其价值不仅在于这些石砚本身 , 而是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这些砚台上 , 语不直率 , 意在透彻 , 体现一代文宗的睿智才思和洞察世事 , 目光如炬 , 以物言志的文化担当精神 。
据沧州学者王敏之先生介绍 , 除了文达公的砚铭之外 , 文房用具尚存十九件 , 每件同样有铭文 。 原分装于五屉木匣中 , 早年遗失一屉 , 仅存四屉 。 每屉内依形设槽 , 如小锯子、小斧、木锉、熨斗以及小称(同“秤”)等 , 每件都有铭文 。 据家族一位长辈回忆 , 曾见过这些小工具的原物 , 个个做工精巧 , 虽然不大 , 但是都能作为文房工具使用 , 这个小工具箱在清末存于京师“畿辅先哲祠”(位于今北京宣武门外下斜街40号) , 新中国成立之后转交文化部文物局 , 1952年移交给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 现存河北省文物中心 。
铭文|微语箴言——读纪文达公器物铭文
本文图片

纪昀画像 , 选自《清代学者象传》
端石承祖训
《壬午顺天乡试分校砚铭》上的一首自作诗:“文章敢道眼分明 , 辽海秋风愧友生 。 惟有囊中留片石 , 敲来幸不带铜声 。 ”注:首句表明作为科举主考官 , 可以辨别出考生的文章水平 。 “辽海秋风愧友生”一句 , 出自唐人李贺诗句“不见年年辽海上 , 文章何处哭秋风?”比喻考生名落孙山的落魄 。 但是作为主考官 , 为国家选拔人才 , 责任重大 。 他表明自己喜爱石砚 , 庆幸没有铜声 , 表明了他的拒贿廉洁 。
《下岩石砚》的铭文:“石出盘涡 , 阅岁孔多 。 刚不露骨 , 柔足任磨 , 此为内介而外和 。 ”注:下岩是端砚采石地之一 。 石涡指长期的水流在石头上形成了深凹处 。 孔多:指很多 。 “刚不露骨”、“内介而外和”都引自古语“刚中而柔外”的含义 。 介:指耿介 。
《随形砚铭》:“不方不圆 , 因其自然 , 固差胜于雕镌 。 ”注:此砚取不方不圆的自然随形石材 。 差:指稍微;胜:指胜过、超过 。 意在经过雕琢的石材略逊于天然形状 。
还有《月池砚》上的铭文:“视之似润 , 试之则刚 。 其殆貌为恬静 , 而内隐锋芒 。 ”在拟人化的文思中显现着为人处世的原则 。 他坚守正道 , 在大原则问题上没有丧失自我 , 但是这又是要靠智慧来秉持的原则 , 主张做人刚正 , 但不宜过于强势 , 把握好分寸 , 蕴藉含蓄 , 外柔内刚 。 正如他的另一砚铭中赞赏好的石材是:“坚则坚 , 然不顽 。 ”他对试金石尚存“尔能试金 , 惜不能试心”的“遗憾” , 这些奇思妙想 , 借物言志寄情 , 人生真谛尽在其中 。
铭文|微语箴言——读纪文达公器物铭文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