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县治1951年之前设在今梅城镇 , 伏口“距城八十九里 , 中隔横婆大仑 。 ”世易时移 , 县治更迭 , 虽然现今的湘安古道伏口段已不在安化县辖区之内 , 但当地人特别是老人 , 仍然对老安化县有深深的认同感 , 前年在伏口的半排上 , 采访了一位八十多岁的阙姓老先生 , 他在谈及少年时代在梅城生活和求学经历时 , 虽然往事如烟如缕散去了八十多年 , 再谈及时依然思路清晰 , 娓娓道来 , 甜蜜之情溢于言表 。
那天我在他家的神龛上看到一幅青年遗像 , 圆寸头 , 剑眉星目 , 戴着一幅圆框大眼镜 , 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精神和时尚 , 颇具风流气质 。 一打探 , 才知道是他的亲生父亲 , 解放初期被处死 , 死时不到四十岁 , 曾担任过安化县国民党党部秘书 , 后被指控受贿 , 吃了官司 , 加之国民党政治上失势 , 被人借题发挥 , 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之下丢了性命 。
听他一讲 , 我们大为惊愕 , 老先生却很淡定:“我父亲做过小官 , 有二房姨太太 , 但对我母亲和他的子女非常好 , 他不是坏人 , 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 , 也为家乡做过实事好事 , 但为当时所不容 , 有什么办法呢?”
【|人间依旧——湘安古道侧记|龙项滔】言辞之间 , 悠悠往事 , 付之一叹 , 将历史巧妙地一笔带过 , 令人唏嘘 。
据考古学家考证 , 湘安古道“现存7.5公里长 , 宽度均匀 , 长约1.3米 , 宽约50厘米 , 高度10厘米 。 主要使用本地常见的六面青片石拼铺 , 少量路段使用一块完整的本地青片石铺装 。 ”经过了多次官方与非官方的修缮 , 这条古代的“高速公路” , 尽管已多处损毁、侵占 , 但主体仍在 。
本文图片
湘安古道
埋石成道 , 可以改观道路的泥泞 , 古道铺石就地取材 , 以山中随处可见的青石片石或砂质岩石铺就 , 排列规整 。 石头很坚硬 , 但也容易被驯服 , 人类的双脚能以柔克刚 , 石头默默地承受着踩踏 , 用身体的磨损记叙着人间的走向 , 人走后 , 石头留了下来 , 石头成为历史的化石 。
石可取火 , 石是人类文明的发端 , 人类凭借对这一坚硬固体的改造和使用 , 完成了从野蛮至文明的蜕变 , 石头是文明的一种 。 北魏拓跋濬曾云:“纸帛易破 , 泥塑易碎 , 金像易烁 , 唯石雕可与天地共长 。 ”北魏皇帝认为 , 只有石头能抵抗风剥雨蚀 , 只有石头能与时间抗衡 , 于是以石为纸 , 以凿刀为笔 , 一凿一凿将拓拔王朝的豪放大气、宽厚包容刻留在洛阳、大同的石窟上 , 将一个从刀剑丛林中杀出来的马背民族的自信和自觉永远留存在北中国的大地上 。
李存葆先生在写北魏这段历史时说:“人类的先祖 , 在一个地方留下的物体或痕迹 , 常会成为今人解读这一方民族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向导 。 ”鲜卑拓拔便是以石头为载体 , 向未来传输着古老的信息 , 石头延续着鲜卑拓拔的精神生命 。
先人渴望留存得更久 , 后世的人希望找到根 , 是人类对生命永恒的积极争取 。 大多数人在人世间走一遭 , 如风一缕 , 如尘一粒 , 大部分人都无法留下过多的痕迹 。 人的生命是有局限性的 , 人一生的可见 , 不过几十年时间 , 生命的短视常常使人陷入困惑与不安之中 。 人往前走 , 便会离开人间 , 活成先祖 , 活成被祭祀的对像 , 活在神龛上、家谱里 。
只言片语记录的文字典籍、寥寥无几的陈旧残破的实物 , 甚至坟头前的墓碑 , 都是人在历史中的定位 。 殷墟、良渚、三星堆等等 , 无不是因物及人 , 溯流而上 , 后人正是凭借残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 完成新与旧、古与今的对接 。 石头坚实的记载 , 后世的寻根因此少走了许多弯路 。
- |我画我说——成都市温江区公平学校优秀教师 王攀科
- |《芝镇说》——赓续中国式传奇与传神的乡野小说
- 吉刻|诗丨我们一起向未来——写在抗疫的日子里(诗三首)
-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三月三——中国多个民族传统节日
- 玉石|艺术家权威查询平台———蒋锏
- 高校|天津国家电网录用名单公布,天大41人,电力高校风光依旧
- 赵金华|笔墨当随时代 法宗正大气象——著名书法家赵金华作品欣赏
- 广电旅游局|“超融体—2021年成都双年展”延展至7月15日
- |带你赏水彩丨画静物的一点体会——周刚
- 古诗词|每日经典古诗词—聆听最美好的声音(105)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