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余数过此 , 睹篷鹳之掩门 , 惧遗址之将陨 。 今重登是亭 , 水色山光 , 景物如昨 , 而气象顿改 。 因感念天下事 , 非不可为 , 废兴之故 , 全在乎人 。 秋风新起 , 听落叶薮薮有声 , 辄悠然四眺而意远也 。
光绪三十一年 , 岁次乙巳 , 仲秋月朔日 , 里人陈璟梅谨记 。 ”
这篇一百多年前的碑记 , 记叙了乐善亭的历史 , 是乐善亭存在的证据 , 也是湘安古道存在的例证之一 , 是一个历史片段中重要的物证 。 陈璟梅为清代举人 , 据说曾做过浙江布政司文案 , 为当时安化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底层文化名人 。
从他的碑记里 , 可见湘安古道、乐善亭与陶澍、罗绕典等近代历史名人有所交集 , 但文字记载和题墨已失佚 。
近年来 , 当地文化部门通过大量的采访考证 , 证实毛主席青年时代曾经此道游学安化 , 沿途在久泽坪村有碑记 , 梅城的安化一中文庙内有毛主席住过的房子 , 有与毛主席同时代老人甚至毛主席青年时代同学的口述映证 , 应该是可信的 , 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湘安古道伏口段有极高的文化保护价值 。
反复读这篇碑记 , 一篇并不深奥的记叙文 , 不能说汪洋恣肆、文采斐然 , 也不能与《赤壁赋》、《腾王阁序》等名家大作相媲美 , 但写得相当精炼、工整、流畅 。 陈璟梅不是文学家 , 乐善亭已不复存在 , 但有此文流传于世 , 足以值得后世景仰 。
陈先生居于乐善亭的石碑之上 , 以文字托生 , 后人为客 , 拜谒是为礼也 。
一百多年后 , 再次站在湘安古道上 , 山中依然可见“罔岭迴复 , 沙草岩松 。 ” , 环顾四周 , 山林萧条 , 远处则迷雾重重 , 目眺不能视远 , 无法体验“辄悠然四眺而意远也 。 ”“水色山光 , 景物如昨” , 人间依旧 。
4. 松柏的皱纹
小托里现有三棵古树 , 树龄均达到了三百岁以上 , 其中两棵柏木 , 一棵马尾松 , 皆一抱之围 , 一左一右 , 如同忠贞的门卫 , 守在山坳 。
马尾松高大粗壮 , 在它开裂的皮肤表面 , 满是深灰色的“龟甲” 。 本该挺拔修直的身躯 , 一丈之上 , 极尽扭曲 , 一树两枝 , 一直二弯 , “Y”字姿态 , 造型奇特 , 大自然是高超的园艺师 , 风雪雷电不断的攀折 , 树枝不断的再生 , 最终弯曲成了虬龙 。
马尾松在当地也称“枞树” , 在民间并不被人喜欢 , 因为易燃易腐易变形 , 不论是建房还是打家具 , 都很少采用 。 但枞树也并非一无是处 , 俗语云:“水浸千年枞” , 意即它极强的耐水泡能力 , 因此大量用于矿井的枕木和顶棚支架 。 伏口镇煤炭资源丰富 , 曾经为湘中地区重要的产煤区之一 ,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 在湘安村和临近的良松村 , 几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 , 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小煤窑 , 煤炭产业的红火使枞树的身价大涨 , 山中的枞树都得到了重用 , 几乎所有成年的枞树都没有躲过刀砍斧劈 。
这三棵树幸存了下来 , 是因为人们不敢轻易去杀死一棵年老的树 , 树大成神 , 树与人一样 , 老了 , 里面流动的便不再是水 , 而是鲜红的血液 。 一代枭雄曹公孟德一生杀人如麻 , 却受困于跃龙祠的大梨树:“回报此树锯解不开 , 斧砍不入 , 不能斩伐 。 操不信 , 自领数百骑 , 直至跃龙祠前下马 , 仰观那树 , 亭亭如华盖 , 直侵云汉 , 并无曲节 。 操命砍之 , 乡老数人前来谏曰:“此树已数百年矣 , 常有神人居其上 , 恐未可伐 。 ”操大怒曰:“吾平生游历 , 普天之下 , 四十余年 , 上至天子 , 下及庶人 , 无不惧孤;是何妖神 , 敢违孤意!”言讫 , 拔所佩剑亲自砍之 , 铮然有声 , 血溅满身 。 ”孟德公固执己见 , 与神为敌 , 只是艺术的虚构 , 但时间是不能虚构的 , 是时间的积淀赋予了树的神性 。
- |我画我说——成都市温江区公平学校优秀教师 王攀科
- |《芝镇说》——赓续中国式传奇与传神的乡野小说
- 吉刻|诗丨我们一起向未来——写在抗疫的日子里(诗三首)
-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三月三——中国多个民族传统节日
- 玉石|艺术家权威查询平台———蒋锏
- 高校|天津国家电网录用名单公布,天大41人,电力高校风光依旧
- 赵金华|笔墨当随时代 法宗正大气象——著名书法家赵金华作品欣赏
- 广电旅游局|“超融体—2021年成都双年展”延展至7月15日
- |带你赏水彩丨画静物的一点体会——周刚
- 古诗词|每日经典古诗词—聆听最美好的声音(105)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