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之后 , 我又跟他在上海附近跑了好几次 。 每年的路线或许有微调 , 但总有几个地方必去 。 除了马桥、金山 , 还有青龙镇 。 有时候路线长了 , 就中间住一宿 , 第二天再回 。 2005年那次住在西塘古镇 。
除了跑上海周边 , 有几年张先生也带着学生往镇江、扬州、南京跑 。 有一年跑完扬、镇、宁还去了徽州 。 这种长距离的考察 , 自然历时更长 , 非一周不办 。
五
那些年我孩子小 , 太太要上班 , 工作日我每天要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上学 , 但凡外出考察的安排溢出周末 , 我就没办法参加 。 因此 , 张先生带学生跑扬镇宁、跑徽州 , 我都没有去 。 我跟着他在野外跑比较长的时间 , 只有2006年一次 。
那一年我和满志敏手头各有一个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 都是关于江南的 , 于是他提议 , 四月底我们一起沿吴淞江跑一跑 。 除了参与项目工作的同事王建革、张晓虹、傅林祥、杨伟兵、杨煜达、孙涛和研究生潘威 , 我们还商量好请上张先生 。 当时张先生已经退休 , 但还在承担CHGIS项目的工作 。 他得知这一考察计划 , 很高兴地带着我们就出发了 。
我们租了一辆中巴车 , 从上海溯源而上 。 先看了普陀区的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 , 又去长宁区寻宋代码头遗址 , 观察宋代沉船附近的地理环境 。 然后走到青龙镇 , 沿着青龙江走了很久 。 第二天到白鹤镇 , 又走到顾炎武故居所在的千灯镇 , 经甪直到达吴江 。 第三天看过著名的垂虹桥遗址 , 经昆山返回 。
本文图片
张修桂先生与满志敏先生在吴淞江考察 。 2006 , 张伟然摄
这趟考察虽然时间也不算很长 , 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温暖的印象 。 我之前一直生长在丘陵地带 , 从小长辈告知的人生哲理是:“日落西山常见面、水流东海不回头” 。 然而来到江南后 , 后面这句不适应了 。 在河口地区 , 水流是可以回头的 。 每当涨潮的时候 , 河水非但不能倾泻入海 , 反而还会因为受到潮水顶托而往回走 , 形成往复流 。 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作“感潮” 。 在这样的水流环境中 , 地面和水下的地貌形态异常复杂 。 我之前在本科、硕士阶段学地貌学相关课程的时候 , 只看过山区和中流河谷的流水地貌 , 这次跟着他一路走 , 一路看 , 一路听他跟满志敏讨论 , 对河口地区的地貌演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直观印象 。
【张修桂|清明忆故人︱张伟然:林花谢了春红——忆张修桂先生】此时我们已经装备了数码单反 。 留下来的照片中 , 最温馨的是在千灯镇拍摄的一组 。 特别是在秋山亭下 , 我以拂柳和山花为前后景 , 拍了一幅八仙图 。 张先生手拈香烟 , 坐在太湖石上 , 怡然作张果老状 。 回来后我拷给满志敏看 , 他笑笑说:“那我就算曹国舅吧!”
本文图片
八仙图 。 江苏昆山千灯镇顾园 , 2006 , 张伟然摄
六
跟张先生在一起 , 几乎感觉不到岁月的流逝 。 他永远是那么地真率 , 坦荡 , 不做作 , 可以和每个年龄段的学生打成一片 。 有一幅对联说“唯大英雄能本色 , 是真名士自风流” , 张先生的风度庶几近之 。
本文图片
也就在那次吴淞江考察回来不久 , 我强烈地意识到 , 张先生跟谭先生同事了三十多年 , 他们一起做了那么多开创性的研究 , 应该多请他谈谈他和谭先生合作的往事 。 正好那年他的《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出版 , 于是我就跟他谈了几次 , 转年写了篇《学术的合作与创新》发在《读书》2007年第9期上(后收入拙著《学术的温情与敬意》 ,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版) 。
- 清明|读书 | 清明将至,感悟生命的美好
- 踏青|春雨纷纷草木青(二十四节气)
- 首歌|今天,成都公安这首歌致敬公安英烈
- 清明|当清明诗词遇上春日美景
- 清明节|走近清明‖折枊寄相思,又见春风换故枝
- |诗歌|李吉林:清明泪(外二首)
- 踏青|清明节的传承密码
- 疫情|@扬州人 这份礼物,请查收~~
- 李子健|追忆晋剧名伶李子健,民国岁月,风尘往事,梨园旧韵恍如隔世
- 节日|清明节的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