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清明 , 今又清明 。
缅怀先人 , 慎终追远 , 既是一种精神寄托 , 也是一种传统仪式 。 在古代书画中 , 墓志见证了逝者的世界 , 手札则涵盖了生者的世界 , 前者名篇有《张九龄墓志》《王之涣墓志》等 , 后者则有王羲之《丧乱帖》《先墓帖》 , 颜真卿《祭伯稿》等 。 说到绘画 ,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外 , 也有不少名作 , 而吴昌硕悼元配章夫人则有“明月前身”印 , 人老情多 , 令人唏嘘 。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系列文章“书画印中的二十四节气”本期呈现的是诗书画印里的清明 。
清明虽属二十四节气之一 , 影响却大不一样 。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具有祭祀性质 。 先人与前人生死相隔 , 浓浓淡淡的思念之情不时会泛起 。 世人推重孝道 , 因为人不能忘本 。 缅怀先人 , 慎终追远 , 既是一种精神寄托 , 也是一种传统仪式 。
文章图片
商 祭祀涂朱牛骨刻辞甲骨文
祭祀是人们对祖先、神明等崇拜对象所行的礼 , 千百年来在民间相沿成俗 。 商周时代的祭祀涂朱牛骨刻辞甲骨文 , 见证了这一习俗的漫长历史 。 此甲骨共一百六十余字 , 笔画瘦硬劲直 , 字形工整端严 , 大小错落 , 各呈其态 , 富有变化 。 正面内容有四条:第一条记载商王武丁宾祭仲丁;第二条记狩猎时子□堕车;第三条记子□死;第四条是子寅用羌人十 , 举行宜祭 。 这片刻辞保存完整 , 对研究商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象价值甚高 。 笔画瘦硬劲直 , 字形大小错落 , 各呈其态 , 工稳端严中见生动有致 , 为甲骨文书法中的代表作 。
“悼亡”是清明最重要的主题 。
文章图片
西晋 潘岳《悼亡》二首
西晋潘岳有《悼亡妻》二首 , 其中写道:“ 荏苒冬春谢 , 寒暑忽流易 。 之子归穷泉 , 重壤永幽隔 。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 , 回心反初役 。 望庐思其人 , 入室想所历 。 帏屏无仿佛 , 翰墨有余迹 。 ”大意是 , “时光流逝 , 冬去春来 , 你去了碧落黄泉 , 层层的土壤将我们永远隔绝了 。 ”字迹古雅清秀 , 类如写经体 , 十分难得 。 说起潘岳 ,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可能不太熟悉 , 但说到“潘安”——基本上耳熟能详 , “貌若潘安”说的就是他 , 有名的“美男子” , 史料记载“岳美姿仪 , 少时出门 , 常为妇人投果满车而归” 。
文章图片
东晋 王羲之《先墓帖》
西晋维持了短暂的统一 。 到了东晋 , 偏安江南 , 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对峙 , 战乱频繁 。 “书圣”王羲之《丧乱帖》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 丧乱之极 , 先墓再离荼毒 , 追惟酷甚 , 号慕摧绝 , 痛贯心肝 , 痛当奈何奈何!”当王羲之得知先人之墓被一毁再毁 , 自己却不能前往整修 , 徒感悲伤 。 王羲之另有《先墓帖》刻本传世:“ 旧京先墓毁动 , 奉讳号恸 , 五内若割 , 痛当奈何?”晋人手札 , 往往三言两语 , 回味隽永 。 古人因为纸张弥足珍贵 , 所以没有铺陈 , 直奔主题 。 在当时乃最平常不过的便条而已 , 现在看来 , 则是需要仰视的经典 。
南北朝时佛教兴起 , 造像成为潮流 , 见证了佛教与中国文化融合 。 佛教一方面与儒家思想混杂合流构成“儒释” , 另一方面与老庄思想交叉构成“佛道” , 存在一个相互结合教化的过程 , 在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 。 北朝石刻从形式上来看 , 直接刻凿于山崖石壁谓之摩崖 , 撰文刻石埋入墓穴谓之墓志 , 刻石记事谓之碑碣 , 造像附题的铭文谓之造像 。 摩崖、墓志、碑碣不独北魏时期存在 , 唯独造像于北魏之际的数量和成就居于巅峰 。 造像包含两层要素:一是书法 , 文字的艺术魅力;二是发愿文内容 , 个人直接的精神寄托 。
- 克劳德·莫奈|莫奈《威尼斯大运河与安康圣母教堂》将领衔五月纽约苏富比现代艺术晚拍
- 题字|书画联盟丨书法家最爱题的50个汉字 了解一下 甚有深意
- 王治洪|画里不知身是客走进刘舰平眼中的书画大师王治洪
- |书画联盟丨惟有黄花似故人——名家笔下《菊石图》辑录
- |以画笔绘我心,以书画诉真情
- |沈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书画养心,以美育人
- |Date with 郑州|非遗印记·三月三,拜轩辕
- 水印|三版车工2元纸币,一张2600元,就是这个水印,你家里有吗?
- 马阜|桃花堤上的书画缘
- 画面|印章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