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下这个社会 , 如此表现几乎可以称为难得没错吧?照某些(如林鸽般)理直气壮的说法 , 如此缺乏自我的生活态度 , 既不符合形成已久的现代正确(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 , 不从属也不该迁就任何人) , 更对自身不够有利 , 何必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不过 , 正确不正确是理论上的规划 , 未必能够处处对应瞬息万变的日常 。 千头万绪的生活难以用一个方式说清楚 , 不妨先来看看 , 这种不轻易中断的态度 , 究竟结出了怎样的果实 。
《大河》中开始出现在“我”眼前的婆婆 , 固执、激烈、没有隐私观念 , 一切行动都照自己的心意 。 熟悉她的儿子也即“我”的丈夫说:“母亲即使一生都在错 , 但是也一定要把错事办对 。 她从来不向任何东西屈服 , 既不向错误屈服 , 也不向正确屈服 。 ”公公退休后 , 婆婆带上他 , 毫不客气地进驻她大儿子 , 也就是“我”家 , 并顺理成章地按自己的方式安排生活:“婆婆迅速占领家庭主导地位 , 特别是厨房 , 吃喝用度全凭她说了算 。 吃什么菜什么饭 , 以及饭菜制作方法 , 她全盘掌管 。 ……她儿子的家 , 理所当然就是她的家 。 ”面对这样的婆婆 , “内心不委屈不憋气是不可能的” , 可“我”却根本没法跟她讲理 , 只好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 “我越来越少说话 , 不交流 , 跟着她当媳妇 , 整天得小心翼翼 , 唯恐有哪一点做不好让人家笑话”(61—62页) 。
面对这样的婆婆 , 一个传统家庭出身并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 , 不得不处于两难之中 , 既不能对她的一意孤行视而不见 , 又不能因为她的表现轻言离婚 。 那些累积的委屈 , 会在某些时刻冒出头来 , “河堤上生长着茂密的茅草 , 我一根一根撕扯着它们 。 我喜欢听它们折断时的声音 , 很脆 , 很甜 , 也很伤感”(81页) 。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发泄时刻安慰了心底深处的某些东西 , 转过头来 , 人恢复了点儿力气来面对令人烦躁而持续不断的日常 。 慢慢地 , 婆婆的某些内在特质从生活的缝隙里冒出来 , 耐得住艰苦的日子、顽强的生存本能 , 甚至好学的天性:“为了弄清楚路牌、广告等各种用文字标示的东西 , 她开始学识字写字 , 那时她已经快七十岁了 。 一年下来 , 竟写了十几本 , 字也学会了不少 。 儿子为了鼓励她 , 让她把家族的历史写下来 , 说我写小说用得着 。 她废寝忘食地写了半年 , 拿给我看 。 三个笔记本 , 写得满满当当的 , 就是没人看得懂 。 ”(83页)
这不是未经世事的人写的小说 , 婆婆的积极表现 , 只是极其偶然闪现的时刻 , 她不会陡然改变自己的性格 , 因此结尾不可能是大团圆 , 当然也就不会是婆婆和“我”分别做出改变和让步 , 从此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 日常仍然是那个日常 , 大大小小的矛盾和冲突依旧不时爆发 , 只是“我”学会了积极一点的接受:“其实从内心讲 , 我感谢公公葬礼上她对我的爆发 。 我知道我们已经互相深深地嵌入对方的生活之中 , 这比客套更让我放松 。 我从来没有指望过婆婆能反省 , 倒是我越来越多地反省自己 。 ……婆婆充其量是河里的冰凌 , 九九八十一难的破碎 , 她依然成冰 , 也决然地透明 。 反倒是我 , 千万条地计较 , 纠缠不过就貌似忍让地漠然 , 视而不见 。 ”(127页)
不止《大河》 , 《天台上的父亲》中的“我” , 父亲去世前要承受他抑郁带来的压力 , 去世后则要练习理解他的自杀;《黄河故事》中母亲非常强势 , 即使后来跟“我”住在一起 , 也始终对“我”不满 , 更认可和偏向其他孩子;《金枝》中父亲因为“我”幼年时不小心犯的错误 , 始终对“我”冷冰冰 , 直至去世也没有建立起温和的父女关系 。 在这样的情形下 , 一个家庭没有四分五裂 , 依赖的或许正是“我”顽韧的坚持 。 这大概就是事实或叙事上的中年人不得不面对的命运吧 , 他人和世界都不可能彻底改变 , 说不定轻微的改变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 那就只好试着用自我的忍耐撑出一方空间 , 勉力延续这不尽如人意的生活 。
- 书法|山西当代书画名家—王亚
- |展览|中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艺博双年展:沈明海
- 黛逸馨|《翰墨丹青 名家名作》 ——— Min W fine Art 王敏.丹黛逸馨
- 书画院|觉群书画院书画名家挥毫泼墨,“艺”起抗疫!
- 名家|夜读 | 愿你简单快乐,温暖善良
- 姚思敏|姚思敏|艺术为人民——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云预展
- |声动十六载,整装再出发!名家新秀共贺陕西戏曲广播开播16周年
- |书画联盟丨名家画鸡!(绝美50幅鸡画素材)
- |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解析隋朝唐五代时期书法的发展状况以及名家名作
- |名家佳作——书画家曲昭明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