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全方面的国家福利 从摇篮到坟墓( 三 )


 
最后,我想转述洪迈《夷坚志》中的一则“优伶箴戏”故事,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宋代的国家福利情况 。这故事说的是 , 有伶人在内廷演出时,扮演成僧人,以类似今天对口相声的形式细述宋人的“生老病死苦”——
 
问:“敢问生 。”答:“本朝京师设有太学、辟雍,外郡即使是下州偏县,凡秀才读书,都有朝廷给予助学补贴,华屋美馔 。科考中式,上可以为卿相 。国家给予‘生’的福利,没得说 。”这里的“生”,伶人理解为“书生”,指的是国家的教育福利 , 恰可弥补我们上面介绍的遗漏 。
 
问:“敢问老 。”答:“从前老而孤独、贫困 , 必沦沟壑 。今各地设立孤老院 , 养之终身 。国家给予‘老’的福利也没得说 。”
 
问:“敢问病 。”答:“今人不幸而有病 , 家贫不能拯疗 , 于是有安济坊 , 使之存活 , 免费差医付药,责以十全之效 。国家对‘病’的福利也是没得说 。”
 
问:“敢问死 。”答:“死者,人所不免,唯穷民无所归葬,如今朝廷择空隙地为漏泽园,无以殓,则与之棺,使得葬埋,春秋享祀,恩及泉壤 。国家对‘死’的福利也没得说 。”
 
问:“敢问苦 。”这时,伶人“瞑目不应”,露出伤感的表情,“促之再三”,才皱眉答道:“只是百姓一般受无量苦 。”看演出的宋徽宗听后“恻然长思”,却没有怪罪这名讥讽时政的伶人 。
 
这个故事透露出两点信息:其一,宋代国家福利制度确实非常完备,涵盖国民之“生老病老”,连讽刺它的伶人也不得不承认 。其二,为了维持庞大的福利支出,宋代的赋税也比较沉重,导致一般平民“受无量苦” 。
 
事实上,宋代的确出现了一些我们在近代福利国家中常常见到的“福利病”,比如,北宋的州县为给居养院配备炊事员、保姆、乳母、勤杂工(这个福利标准是不是太高了呢?),以及添置炊具饮膳、衲衣絮被,“不免率敛”,以致“贫者乐而富者扰矣” 。当时的民谚甚至有国家“不养健儿,却养乞儿;不养活人 , 只管死尸”之讥 。官办福利机构所固有的弊病也几乎不可避免 , 比如 , 公款挥霍起来不心痛,有些居养院居然要“给酒肉食,祭醮加赠典,日用既广,糜费无艺”;又如,应付公事总是漫不经心,有些居养院混入了“少且壮者” , “游惰无图 , 廪食自若,官弗之察,弊孰甚焉” 。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福利病”就否定福利制度 , 一个没有基本福利“兜底”的社会,是不可能安宁的 。避免官办福利弊病的办法,也不是取消福利本身,而是应当发展出强大的民间福利体系相弥补 。宋代在国家福利体系之外,其实也有一个由士绅主持、覆盖面更为广泛的民间救济体系,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