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扬妫水|谁将韵律演春娇,喜动妫川花胜潮——札记《韵扬妫水》(陈超诗词作品集)( 四 )


上世纪中后期 , 文艺界曾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郭老 , 郭老 , 诗多不好 。 换了名字 , 发表不了!”这是郭老的悲哀 , 也是时代的悲哀 。 1921年 , 郭老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 诗人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开篇 , 表达了美丽的向往和对于生命自由自在的怀念 。 《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 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
梅花三度灿霞光 , 韵动妫川送异香 。 读了陈超的《韵扬妫水》 , 我也编一个顺口溜:“陈老 , 陈老 , 诗多诗好 。 不换名字 , 照样发表!”这是诗人的欢乐 , 也是妫川文学的自信与自豪 。
三、网络新词——不慕王侯不慕仙 , 放怀山野咏家园
“门前紫塞入云翔 , 坡上桃花满目芳 。 山野人家玩点酷 , 断崖夕照聚春光 。 ”2003年4月中旬 , 诗人到怀柔箭扣长城摄影采风 , 写下了这首《怀柔箭扣长城摄影采风》诗 。
“谁将韵律演春娇 , 喜动妫川花胜潮 。 安字不须脱口秀 , 跟帖亦可表情包 。 身边画景天天变 , 心底萤光处处飘 。 任是吃瓜莫甩手 , 塑身插翼放云霄 。 ”2019 年2月3日 , 诗人《贺延庆诗联学会年会》 , 写下了这首“网络新词” 。 这里用了“脱口秀”“跟帖”“表情包”“ 吃瓜”“塑身” , 把比较刻板、严肃的活动变得生动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网络语言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媒介的语言形式 。 由于简洁生动 , 得到了网友的偏爱 。 网络语言偏向数字化、字母化、符号化 , 在受到网友追捧的同时 , 也引发了争论 。 网络上的“键盘侠”聊天带有随意性 , 碎片化而不规范 , 不适合进入正式的书写体系 。 应避免一些脏话、粗话趁机流行 , 造成语言鄙俗化以及文化品位下滑 。
当代汉语的书面表达体系 , 是由晚清和“五四”两次白话文运动而来的 , “凡白话都可以入诗文” , 事实证明此路不通 。 民间的生活用语须经过选择、浸润和提炼 , 才适合用于书面表达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网络语言写作需谨慎!
华夏古风凝巨宝 , 江河韵律荡新声 。 精深学问由研讨 , 高远山峰引陟登 。《韵扬妫水》网络用语进入书写体系 , 是经过严格的筛选:“我做粉丝长伫立 , 依然灯火满城时”“妫川小景寻常事 , 不用抖音刻意夸”“打包销到东洋去 , 清香留在我农家”“近午朝家手机点 , 山蔬爽口整一盘”“键盘敲打虽方便 , 国粹复兴任纵横”……这些网络新词读来可亲可信 , 有趣有味 。
陈超先生在《韵扬妫水》一书的“跋”写道:通过多年写作、交流实践 , 以及这次结集出版 , 我还有以下感悟:一是写作贵在坚持 , 持之以恒 。 能写尽量多写 ,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个月写2首 , 听着不多 , 但一年下来就是24首 , 30年就是720首 , 可以成一本厚厚的集子了 。 二是多参加活动 , 尤其是采风 。 宅在家里 , 当然也可以出作品 , 但相对要有局限性 , 比较难写出好东西 。 有的地方离得较远 , 或受客观局限 , 就好好熟悉原始材料 , 或上网查找 。 三是写格律诗词一定尽量按律 。 参加赛事一定要合律 , 否则很容易被拿下 。 平常写作在按律情况下 , 为防止因词害义 , 可以有个别地方出律 。 四是写完后 , 静心修改 。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 不急于发表 , 先冷一冷 , 再修改 。 可以用网络中的“律诗校验”“词格校验”检验一下 。
陈超先生自1990年开始担任诗词楹联学会领导 , 2005年退休后 , 任8年延庆老教协会领导 , 2015年退出 。 2021年7月再从学会领导退下 , 善莫大焉!他写了从学会领导退下有感:“月有圆缺果有熟 , 退休两度再休休 。 沙原常遇骆驼刺 , 韵海苦寻鹦鹉洲 。 幸喜王旗升虎气 , 遥期雁阵上星楼 。 廉颇莫道只能饭 , 直面翮山攥杵头 。 (注:杵头 , 指拳头)” 。 上无愧于天 , 下无愧于地 , 中无怍于人 , 表现出人生的从容与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