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建|礼仪,让生活更美好( 二 )


此外 , 还有婚丧嫁娶等礼仪流传至今 , 比如婚礼中的“三书”“六礼” , 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 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 。 到了近代婚俗有所简化 , 流传至今的有说媒、相亲、定亲和迎娶等 , 大多数的青年人征得父母同意后 , 交往一段时间便举办婚礼 , 也有一些青年人选择旅行结婚等新颖的结婚方式 。
【李荣建|礼仪,让生活更美好】我国古代还有很多庆典礼仪保留至今 , 沉淀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 比如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这样的中华传统节日 , 都有非常隆重的礼仪、习俗 。 就拿春节来说 , 过去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持续到正月十五 , 内容丰富多彩 , 主要礼仪有祭灶神、贴春联、除夕守岁、拜年、放鞭炮等 。 如今的春节习俗有所改变 , 祭灶神、跪拜磕头礼等旧俗逐渐消失 。 另外 ,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 一些地方对春节燃放鞭炮的时间、地点进行了限制 , 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联欢会、电话、微信拜年等新年俗 。
采访人员:现代生活发展至今 , 产生了哪些新的礼仪?
李荣建: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 , 大家使用微信 , 甚至是上网课也要讲究礼仪 。 这里介绍一些微信礼仪 , 比如主动添加微信好友时 , 应该简单备注自我介绍以及添加理由 , 谁先加的微信 , 谁就应该自报家门;不论是你主动加别人为好友 , 还是别人添加你为好友 , 通过后要第一时间修改备注 , 不然过一段时间之后 , 你可能就不知道对方是谁了;微信上最好发文字信息 , 发送大段语音或发起语音通话时 , 最好先征得对方的意愿;此外 , 还应当及时回复收到的微信消息 , 比如“已收到 , 现在手头有其他工作 , 晚点再回复你” , 让对方知道你已经收到消息 , 避免出现“已读不回”的尴尬局面 。
在上网课时也应该遵守网课礼仪 。 比如 , 老师在上课前应该提前测试设备 , 按时上下课 , 仪容仪表端庄 , 语速语调适中;学生也应该按时上课 , 并按要求打开摄像头 , 关闭麦克风 , 在老师讲课时不随意提问 , 可以将问题列出 , 课后统一寻求解答 。
■ 形体始于外在 , 优雅源于内心
采访人员:您在书中提到 , 形象礼仪也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 那么在现代社会交往中 , 外在的仪容仪表究竟有多重要?
李荣建:一个人是稳重是活泼 , 是随性还是严谨 , 都能够通过打扮穿衣、举手投足 , 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表情判断出来 。 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 无论我们认为用外表衡量人是多么肤浅的观念 , “以貌取人”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 最近正是面试季 , 掌握一定礼仪规范 , 拥有好的仪容仪态 , 会帮助年轻朋友们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举个简单例子 , 面试时 , 简历是面试官认识你的第一窗口 , 因此最首要的工作就是把简历准备好;其次 , 面试时也要注意仪容 , 男生要注意发型、胡须干净整洁 , 女生可以化淡妆 , 但不要浓妆艳抹 , 给人阳光青春、干练专业的感觉即可 。
外在的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性格、情操等特征 。 良好的仪容不仅能给人以端庄、大方的印象 , 还能体现个人的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 。 2012年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即将赴瑞典领奖 , 根据颁奖章程的规定 , 男士可以穿燕尾服或者民族礼服 , 因此莫言会在颁奖仪式上穿什么服装 , 一时成为许多人讨论的话题 。 最后 , 莫言入乡随俗 , 根据场合特点选择了燕尾服 , 既因为燕尾服是国际上男士晚间社交的第一礼服 , 符合国际社交礼仪规范 , 也体现了莫言对他国文化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