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感遇》诗的兴寄,陈子昂的风骨( 三 )


陈子昂的选择
那么陈子昂呢 , 在文学上他是反对骈偶的 , 在政治上他写了《感遇》 。 什么叫做“遇”?“遇”就是遇人知用 , 有人认识你的才能 , 而且任用你的才能 , 就是遇人 。 而知用呢?如果你生在武则天时代 , 你出来做官还是不做官呢?你说武则天是篡夺了李唐的天下 , 所以我一定不能出来做官 , 比如徐敬业 。 可是你要知道人生不过数十寒暑 , 你知道武则天能够做天子做到几时?如果在你死的时候武则天还没有死 , 一直都是武周 , 那你一辈子就不能出来做官 。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你为了什么出来做官?为了自己的名利禄位 , 还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我之所以要这么讲 , 是因为这个牵涉到中国旧传统读书人的一个情结 。 它是一个考验 , 你到时候出来还是不出来?
我们要大概对陈子昂有一个认识 , 才能知道他所说的“感遇”是什么意思 。 就是说你有没有遇到一个君主知用你 , 而你遇到或者不遇到 , 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 很难说 , 所以说感遇 。 无遇是悲哀 , 遇而没有遇到一个好人也是悲哀 , 所以有各种的悲慨 。
陈子昂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子昂是四川梓州射洪人 , 当时射洪是一个边远的县 , 远离首都 。 他家里有钱 , 所以他少年时代其实是个纨绔子弟 , 任性仗义 , 不喜欢读书 。 十七八岁以后 , 有一天他偶然来到四川的乡学 , 在外面旁听了一下 , 听到讲古人的书和道理 , 非常感动 , 就发奋读书 , 折节读书 , 把过去的作风都改变了 。 折节就是你一切的品节 , 一切的行为 , 完全改变 。 折节读书以后 , 陈子昂就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 。
我看过明清一些人的传记 , 讲明末满清的军队打进来时 , 江南有很多起义的人、很多死难的人 。 有一个人八岁入学 , 老师讲书讲到孔子 , 他问孔子是什么人 , 老师说孔子是圣人 , 就讲孔子的道理 。 他问孔子现在在哪里?老师说孔子已经死了两千年了 。 他就大哭 , 然后饭都不吃 。 所以有一些人 , 听到一些好的东西 , 他就感动了 。
中国旧时读书人实践理想 , 有几种不同的人格 。 这牵涉我们中国读书人的情意结 , 而诗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这个问题 。 中国古人讲到圣者 , 可以分成几个类型 , 有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圣之和者、圣之时者 。 什么叫圣之清者?就是说我要保存一己的清白 , 如果国君不好 , 我绝不在你手下做官 。 我怎么能让我的清白被你们污染了?这是圣之清者 。 所以伯夷、叔齐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上 , 也不肯生活在周武王的天下 , 他认为要保存一己的清白 , 保存品格的完整 , 不能留下一个污点 。 大家都知道追求外表的美丽 , 房子要造得漂亮 , 家具怎么漂亮 , 衣服怎么漂亮 , 可是你有没有把自己的人格当做一个艺术品 , 让它完美呢?中国古代真的有这样的人 , 宁可不要好的房子 , 不要好的家具 , 也要追求一个真正完美的艺术的人品 。
可是也有圣之任者 , 比如伊尹 。 他说我要负起责任来 , 管你是什么样的朝廷 , 管你是什么样的国君 。 我自己白鞋白袜子永远不沾泥 , 可是我怎么把在泥坑里的人救出来?所以我要自己先跳下去 , 弄得一身泥 , 然后才有办法把大家从泥里救出来 。 所以伊尹“五就汤 , 五就桀” 。 汤是当时有理想的、比较好的君主 ,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暴君 , 他五次希望在桀那里做官 , 五次希望在汤那里做官 。 如果从狭窄的道德观念来看 , 这是不对的 , 你如果事奉了夏桀 , 就不能够事奉商汤;你事奉了商汤 , 就不能够事奉夏桀 。 但伊尹说不管是商汤还是夏桀 , 不管他是好是坏 , 谁能够用我 , 能够完成我救人民的理想 , 我就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