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威廉斯 。
《帕特森》的创作灵感源自1926年发表于《日晷》诗刊上的一首中等篇幅的同名诗歌 , 在这首雏形诗歌中 , 主人公——帕特森先生已经出场 , 他因“野蛮而柔美”的构思和音乐 , 被赞颂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 但这些构思多年来尘封于他的想象之中 。 人到中年 , 威廉斯除了忙于医生的工作 , 还有许多较小规模的写作计划优先占用了他的精力 , 他没有更多时间进一步思考、推进《帕特森》的写作 , 但创作一部巨著的想法一直萦绕在他心间 。 为了进一步构思 , 威廉斯把《帕特森》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 , 以确保它们不会遗失在待处理的文件里 。 1936年在给庞德的信中 , 他还提到这部计划中的长诗:“然后是这部我一直以来最想创作的巨作:《帕特森》这首诗 。 天哪 , 我是多么想完成它 , 这些年来 , 我一直尝试着用某种形式……”
但为了找到合适的形式 , 威廉斯又花了十年 , 也就是说他为写《帕特森》足足准备了二十年 。 威廉斯想出的一个高效实用的方法是:把每部书分成三个部分 , 这样他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 , 一节一节地扫视 , 着眼于一个单一的主题 , 就像蜜蜂在一朵花上采花粉一样 。 他可以慢慢思考与这个主题相似的相邻章节 , 也可以转而思考一个截然不同的主题 。 如此 , 在一部长诗中 , 威廉斯就可以保持某种跳跃的新鲜感 , 免除因为冗长的过渡片段令整首诗变得拖沓——这通常是长诗写作难以解决的难题 。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 , 《荒原》和《诗章》所采用的核心技巧——文本拼贴 , 也给威廉斯带来很大的启发 。 不少论者都曾正确地指出过 , 尽管威廉斯几乎一辈子对艾略特恶语相向 , 和庞德的争执也持续了数十年 , 但是最终 , 他在创作自己最重要的诗集时 , 却娴熟运用了前两者最拿手的文本拼贴方法 , 作为结构《帕特森》的基础性技巧 。 这让我们不免想到一句俗语——恨也就是爱 , 如果不是对艾略特极其重视的话 , 威廉斯也犯不着在数十年间不停地对他口诛笔伐——那得需要多大的激情啊 。
文章图片
威廉斯诗歌原稿 。
但在具体的拼贴内容上 , 三位诗人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 《荒原》和《诗章》文本拼贴的跨度更大 , 在四百多行的不大篇幅里 , 《荒原》将伦敦日常生活场景、早期人类学仪式、圣杯传说等性质完全不同的场景强行拼贴在一起 , 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张力 , 令这首不算很长的诗成为西方文化衰败的时代隐喻 。 《诗章》处理的主题主要是历史 , 许多历史人物——如马拉泰斯塔、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等——都成为很多章节里的中心人物 , 相应地 , 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就拼贴在《诗章》中了 。 《诗章》另一个拼贴方式则是不同语言的拼贴 , 庞德在《诗章》中使用了多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 , 甚至中文和日语 , 他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炫技 , 而是在于不同语种在拼贴过程中所形成的张力 。 关于拼贴 , 威廉斯当然也不陌生 , 在《春天及万物》中 , 他就用这种达达主义艺术家擅长的方式 , 将诗句和散文相互穿插 , 但在《帕特森》中 , 威廉斯将文本拼贴几乎做到极致 , 散文紧接着诗段 , 枯燥的诗体中夹杂着一张洗衣单子 。 威廉斯竭尽所能在《帕特森》中拼贴并置各种形式的抒情诗 , 直接引用各种散文材料——包括历史文献、私人书信、谈话记录 , 甚至购物清单等 。 如果说艾略特、庞德还是在传统经典诗歌中找寻拼贴材料的话 , 威廉斯则将其视野扩展到一切语言材料 , 或者准确地说是更多地聚焦于日常世俗的语言材料 , 这令整部《帕特森》拥有了一股扑面而来的虎虎生气 , 一种令人艳羡的活力 。 确实 , 在写出《帕特森》之后 , 威廉斯用不着再羡慕或嫉妒任何别的诗人了 。
- 诗歌|从解构现实到现实重构
- 诗歌|精选诗歌|黄河,走不出的梦
- 诗歌散文|实用 | 只会说“太美了”?升级版朋友圈文案来了!
- 盲人|阅读点亮人生!广州举办第九届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比赛
- 诗歌散文|只会说“太美了”?升级版朋友圈文案来了!
- 诗歌|只会说“太美了”?升级版朋友圈文案来了!
- |高金光:诗歌应以新鲜思想观照现实
- |“作家新干线·诗歌”李振峰|住在一条河里(外一首)
- 文木|只有脚印回应大地(诗歌)|文木
- |爱诗歌的朋友 成都“大运之约”诗歌征集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