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梁晓声:从“人间悲苦”到“人间值得” , 《人世间》为何感动华人?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梁晓声:从“人间悲苦”到“人间值得” , 《人世间》为何感动华人?
作者 李翔
文章图片
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自今年1月底在央视开播后 , 创下央视8年来收视新高 , 其火爆使原著也备受关注 。
文章图片
电视剧《人世间》 剧方供图
小说《人世间》由中国作家梁晓声历经8年创作而成 , 用115万字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活轨迹 , 以小见大反映时代与家国的关系 , 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中讲述中国人的“情怀”与“希望” 。 中新社“东西问”近日独家专访《人世间》作者梁晓声 , 听他讲述从“人间悲苦”到“人间值得” , 《人世间》为何感动华人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之前想过《人世间》会受到大家如此关注和热捧吗?
梁晓声:没有想过 , 甚至创作作品时根本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拍成电视剧 。 起初我抱着不太乐观的态度 , 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 这样品相的内容 , 无论是电视荧屏 , 还是院线大银幕都少有 , 我对于观众是否会接受这样的内容并没有把握 。 但最后播出结果是比较好的 , 大家喜欢《人世间》这个作品 , 我也很欣慰和高兴 。
中新社采访人员:《人世间》中 , 您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梁晓声:我喜欢我笔下的每一个人 , 我赋予了他们姓名、性格和故事 。 但如果您需要我挑最喜欢的人物的话 , 可能是周家三兄妹 。
我喜欢周秉坤身上对友情的坚持与仗义 。 他身上有我在北大荒知青时的性格特点:对于友谊的珍视 。 我认为这是朋友该有的样子 。
我喜欢秉义的格局 。 秉义实际上是一个在多种文学影响下人文素质较充沛的80年代新知识分子 , 他和现在普通考入大学的知识分子是完全不同的 。 充沛的文化素养 , 也使得这个人物在考虑问题时会更顾全大局 , 他的格局也要大一些 。
周蓉的女性独立和她关注国家命运的特点 , 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的作品不少都改编为影视剧 , 从《年轮》到《人世间》 , 您笔下的中国社会和人情冷暖得到了读者高度认同 , 您认为原因是什么?今天的观众和30年前的观众有哪些不同?
梁晓声:这个问题中其实包含三个方面 。 首先是文学原著和影视剧的关系 。 我个人还是愿意把电视剧看成一个独立于原著的作品 , 因为电视剧本身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再创作 。 它是将原著内容打散成各种素材 , 然后再将这些素材重新编织起来 , 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作品 。
而小说创作相较于电视剧创作来说可以更从容一些 。 《人世间》这部作品我还可以写得更加丰富 , 写成4卷本 。 但是电视剧有集数上的限定 。
至于您提到的观众变化 , 我确实没有想到有很多年轻的观众会追剧 。 甚至在出版小说的时候我还反复和编辑说 , 这个作品会有人看吗?可能由于我年纪大了 , 经历的事情多了 , 相反还过于保守了 。
现在看来《人世间》的火爆印证了在当今的中国 , 需要有一部讲述时代变迁的作品 , 有那么多年轻观众和读者愿意来看这个作品 , 证明了我们在文化自信方面的长足进步 。 各个年龄段的人可以平静面对时代发生的变化 , 这种文化自信是要提倡的 。
- 中考|中专生用亲身经历告诫学弟学妹,没有好学历,真的很难找到好工作
- 金甜甜|陈应松:拎着一种叫乡愁的东西在故乡的葡萄园里游弋
- |东西问|杨庆祥:世界读书日,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 中新社|东西问 | 杨庆祥:世界读书日,如何“让莎士比亚找到你”?
- |人在职场,领导忽悠人的五件事,你有没有经历过
- |东西问丨短评:谁把“良心”写入《世界人权宣言》?
- |2011年,盗墓贼走进古玩店,掏出一件金灿灿的东西,掌柜:不敢收
- 经历|利希蒂希评《妈宝》︱大器晚成的霍华德·雅各布森
- 观点评论|经历过磨砺才会长大,小鱼才会变成“大鱼”
- |东西问丨霍巍:三星堆又“上新”,东西方上古青铜文明曾如何“隔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