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之 , 当我们心中涌起愉快的时候 , 我们就把对象称作“美” 。 “美”这个词很奇妙 , 它既是形容词 , 指愉快 , 又是名词 , 指引起愉快的对象 。 前者实际上指主体的美感 , 后者指对象的美本身 。 科学的学术研究应当仔细分辨形容词性的“美”与名词性的“美” 。 我们要探寻统一性的那个“美” , 是名词性的“美” 。 尽管在审美实践当中 , 美和美感往往融为一体 , 凝聚在一个“美”字中 , 但是理论家在做形而上的辨析的时候 , 必须进行分析考量:主体的感觉叫美感 , 引起主体愉快感的对象叫美本身 。 美本身就是我们所寻找统一性的那个对象 。 我们所要下定义的、所要寻找本质的是名词性的“美” , 而不是形容词性的“美” 。
那么 , 这个名词性的“美”是什么呢?
首先它是快感的对象 。 这个方面有大量的理论证据 。 理论家本身就是一个审美的感受者 。 他们的理论表达 , 也是一份审美经验的证据 。 古希腊的诗人赫西俄德指出:“美的使人感到快感 , 丑的使人感到不快 。 ”注意一下 , 这是原来的翻译 , 不够顺畅 。 实际上说的是:美的东西能够使人感到愉快 , 丑的东西使人感到不快 。 中世纪意大利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指出:“凡是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做美的 。 ”“凡是单靠认识就立刻使人愉快的东西就叫做美 。 ”美有一个特点 , 就是我们一看到它就会不假思索地作出“美”的判断 , 没有思考这个中介 。 一个对象美不美?你不会说:“请容许我想一想再回答 。 ”没有这个环节 。 “不假思索”仿佛是一种本能性的反应 , 人天生具有这种审美天赋 。 再看康德:“美是不依赖概念 , 而被当作一种必然愉快或者普遍愉快的对象 。 ”面对美的对象 , 虽然不经过推理 , 但却必然使你愉快 , 同时普遍使人愉快 。 人同此身 , 身同此心 。 只要生理、心理没有毛病 , 面对同一个美的对象 , 都会感到愉快 。 西方现代的一个主流观点是 , 艺术作品有待于观赏者观赏才成为艺术作品 。 人没去看的时候 , 它就不叫艺术作品 。 这种观点之荒谬 , 就好比说我坐的这把椅子在我坐上之前 , 是不能叫“椅子”的 , 因为它还没有实现供人坐的功能 。 但我想请问这种学说的理论家:商店里面在卖这些椅子的时候 , 不叫“椅子”叫什么?所以说 , 美的存在不需要一定有人欣赏 , 美只是具有能够必然和普遍让人欣赏、感到愉快的功能 , 而不问这种功能是否实现 。 20世纪美国的美学家桑塔亚那写过一本《美感》 , 书中指出 , “如果一件事物不能给人以快感 , 它决不可能是美的” , 美虽然是主体之外的对象 , 其实不过是“客观化的快感” , 是凝固为物的快感 。
快感是美的一个最基本的特质 。 西方现当代艺术我之所以不愿承认是艺术 , 是因为它不能给我愉快 , 我看了以后难受死了 。 它甚至把垃圾堆在一起 , 说这就是艺术作品 。 你可以自娱自乐 , 但我不答应 。 美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功能:给我们愉快感 , 否则我们要美干什么?
认识这一点并不难 。 接着我们要注意:美是乐感对象 , 而非快感对象 。 这是我们的第二层意思 。 我们举起的旗帜是“乐感美学” , 而非“快感美学” 。 “快感”这个词仿佛跟肉体欲望联系很密切 , 远离理性道德的愉悦 。 为了防止人们产生错觉 , 我们从中国传统美学中挑出一个词“乐感” , 用于指称肉体、感官的愉快感和精神、道德满足的愉快感 。 “乐感”首先指“孔颜乐处” , 包含着理性满足 。 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 。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他的弟子颜回也是这样 , “一箪食、一瓢饮 , 在陋巷 ,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 ”儒家所说的“乐感”并不仅仅指理性欢乐、道德欢乐 。 先秦儒家是充满人情的 , 是给人情的满足很大的活动空间的 。 孔子本人并不像后代的那些儒家很死板、很高冷 。 孔子是很感性的 。 所以“乐感”还包括感性欢乐 , 这就叫“曾点之乐” 。 《论语》中有一章 , 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孔子让他的四个弟子谈一谈未来的理想 。 有的人说要成为杰出的政治家 , 有的人说要做宗教的主祭 , 有的人说要成为鲁国的军事家 。 曾点说:“暮春者 , 春服既成 , 冠者五六人 , 童子六七人 , 浴乎沂 , 风乎舞雩 , 咏而归 。 ”没有想到孔子说:“吾与点也!”这说明孔子绝不是一个完全被理性填满的、毫无趣味的人 , 他是充满感性的欢乐的人 。
- 中华文明|李新伟:中华文明起源语境下的文明标志
- |“名企”无限极携手《闪耀吧!中华文明》,以盛唐文明致敬现代盛世
- 菏泽|菏泽市中华职教社一届七次社委会会议召开
-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 赋能中国品牌价值提升拓展市场
- |中华兰亭新王体创始人王兆明-腾讯新闻
- |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关帝信仰文化
- |【探秘中华文明】二里头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折射“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雅集|“春韶酝酿·问渠雅集”中南学子共赴中华传统文化盛宴
- 中华第一龙|黑龙江老汉发现一铁块,每天发出怪叫,专家称其“中华第一龙”!
- |西安市第二十三中学第十届科技文化艺术周暨第二届美育节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