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教师阅读课教案生成与反思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 )


2.读前准备
学生根据图片和题目,预测文章内容 。
3.阅读活动
1)学生阅读第一段 , 然后概括主旨;
2)阅读二三段,将文章中人物的名字画出;
3)学生细读文本后,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
4)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角色扮演,概括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
5)学生读第四段,然后找出文章的结论;以及作者为了支持他的结论,给出了什么例子 。
6)询问学生文章中出现的不同肢体语言是否有好坏之分 , 为什么?
7)学生读最后一段然后说出她们可以从最后一段学到什么 。
4.读后活动
1)学生阐述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
2)学生阐述对谚语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的理解 。
5.小结
6.作业布置
相同的肢体语言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学生课后在网上找出相关的例子 。
(二)指导教师的修改建议
中学指导教师指出Z的教材分析比较准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的问题 。他引导Z要结合学情灵活使用教材进行阅读教学 。他还用了一个比喻,阐述他的阅读教学理念:
解读文本就像欣赏一幅画,不仅要看画的表面,画家画了什么;还要思考画家想要通过这幅画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把他的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 。
大学导师则主要围绕教学重点、活动设计以及时间安排等提出以下问题,引导Z思考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尊重阅读的规律,并体现语言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如果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如果是“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 , 做到有话能说?
(2)教学活动比较丰富,但是有哪些活动是围绕文本展开,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哪些阅读技能?
(3)“你演我猜”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生生互动的目的何在?
(4)文章的核心内容集中在后两段,而Z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学生的角色扮演上 。是否本末倒置?互动是否仅停留在师生问答和生生互动层面?如何加强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大学导师的观点和中学指导教师的比喻不谋而合,二人都强调既要从认知的视角看待阅读的本质,又从社会文化互动的视角看待阅读的过程 。一方面,读者阅读文本时进行三种信息加工活动:句子层面的词句解码、段落或命题层面的组织活动、整体语篇结构的分析综合活动(王笃勤,2012)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另一方面,读者将作者编码的语言材料并与自己大脑中的已有知识相结合,构建新的意义 。阅读本身就是读者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心理互动的过程 。读者不是被动接受文本信息的容器,而是有思维、有思想的意义建构者 。
(三)新手英语教师Z的反思
教案初稿被否定后,Z认识到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和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 , 在修改教案时 , 对文本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走马观“画”的表面层次 ,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赏“画” 。
她在反思笔记中写道:
…我意识到文本解读对备好一节阅读课的重要性 。如果老师对文章解读不到位,会直接误导学生的学习 。一篇文章既要从教师角度解读 , 又要从学生角度解读 。解读时既要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 还要理清段落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其次,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分明,切忌杂、多、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