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灵活疏放 。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 , 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 , 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 。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
③注重节奏 。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 , 使作品富有音乐美 。请看袁鹰《青山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 。
学习散文写作 , 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 。写得华丽并不容易 , 写得朴素更难 。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 , 使得文采华美 。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 。古今大散文家 , 都是这样写作的 。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 , 越是写得朴素 。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 。”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 , 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
⒍(篇幅)短小精悍 。
散文一般篇幅短?。?层次较少 , 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 。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 , 半瓣花里说人情 。”(《现代散文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 , 天地开阔 。(《园林 扇画 散文》见《笔谈散文》)
散文笔法
散文笔法有许多,主要有写意、延伸、指点、兴波四种 。
1.写意
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 , 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作为一种散文笔法,写意是指以简练的笔墨传神 。散文格局小,篇幅短,写人叙事不求铺叙,因此要想把人写活 , 把事情记述得生动,使作者可以充分抒情述怀,就要借助传神的笔法 。
常用于叙事和写人 。叙事时,常用以虚带实的方法,概括地把事物的特征和精神表现出来,在能反映事物精神的关键处,也常着意重写 。如朱自清的《背影》 。写人时 , 常用粗中带细的方法,寥寥几笔,把人物的精神勾勒出来,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有关阿长神态的写照 。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地方 , 也不排斥重笔铺写 。
2.延伸
延伸就是凭借想象和联想,围绕某人某事进行多方向的伸展 。事实就是前文所讲的联想,主要有纵式延伸、横式延伸、多边延伸和捎带一笔 。
延伸事实上就是上面我们已经讲解的联想,不再详细讲述,只将比较有特色的捎带一笔讲一下 。
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会突然顺手捎带把别的一件事也写上,这种笔法就是捎带一笔 。从现象上看,两件事物似乎关系不大,将其联系起来好像没有多少道理 。但被联系在一起的两件东西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细细品味会发现凭空会增添许多“散文味儿” 。
比如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中,写到那些庸医为父亲开了一些奇怪的药方后 , 这样写道: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 。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 , 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
这加点的文字就是顺手捎带的一笔 。这是从他父亲的病上引申出来的,却又和父亲的病关系不大,似乎是节外生枝,但是这根“枝”,其味特浓,它幽默风趣,把对庸医的嘲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读了非但不会认为是“蛇足”,而且感到它正是文中十分精彩之处 。
- 辛亥革命以后清室退位每年有四百万的收入为什么还是不够用
- 清明节不能做的几件事,清明节忌讳干哪件事
- 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清明节的习俗
- 慈禧死后的诡异事件,慈禧死后的奇事
- 真正清朝的发型,清朝阴阳头发型
- 清朝有哪些太后为何说清朝成于太后败于太后的,清朝出现过几个太后
- 务实的统治为何清朝可以永久解决蒙古问题呢,清朝统治时的蒙古
- 清朝后妃的八个等级,清朝后妃排名表
- 任嘉伦演青云志里面的谁,青云志赵丽颖成毅
- 青狮白象为什么下凡,青狮白象是谁的坐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