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何亚兵
一位女性朋友在聊天时抱怨说:“我老公一点情趣都没有,回家就坐到电脑桌前打游戏 。”从这话里我判断 , 她所讲的情趣,实际上指的应是共同语言 。想必她老公会非常不同意她的看法,他可能也会说:“我打游戏显露的精妙手法,她根本不懂得欣赏,就知道看韩剧、追美剧,一点情趣都没有 。”可见,情趣这东西 , 有那么点“各花入各眼”的意味 。
情趣总带着那么点神秘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 , 这几年“情趣”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嘴中 。当然,文青和城市“小资”们提得多一点,乡村淳朴百姓们估计对所谓的“情趣”还是“黑人问号脸” 。还有不少人总疑心“情趣”这个词是不是西方传来的,在他们的概念里 , 大概只有西方发达社会那些绅士们、小姐们才讲何谓情趣 。但是 , 笔者要很遗憾地告诉持这种想法的人 , “情趣”不是舶来品,而是正宗“国货” 。南朝范晔在《后汉书·刘陶传》中写道:“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 。”如果说这里的“情趣”主要指“志趣”,那么同是南朝的陈姚最所说的“情趣”则更接地气 。他在《续画品·沉粲》中写道:“专工绮罗屏障,所图颇有情趣 。”这里“情趣”就是指“情调趣味”,其中内蕴与今人所言的情趣,基本上大同小异了 。
由于汉语表达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对于“情趣”的解读也是雅俗共赏、高低各异 。往崇高里说,可以是志趣、志向;往低俗里说,可以是怪癖、奇嗜 。往抽象里说,可以是一种情调,一种精神需要 , 可意会不可言传;往具体里说,就是一种爱好,一种个人私欲,并没有什么神秘 。其实大部分时候,古今人们对“情趣”的看法还是相当一致的,无非是由外而内、由物质到精神的一种追求和共鸣罢了 。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对诗歌、绘画、书法、篆刻、古董、美酒、茶饮等的爱好,进而上升为一种共同的情趣而追求和共鸣,与今人对文学、书画、咖啡、烟酒、电影、歌舞、游戏等的追慕和迷恋 , 也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
说白了,情趣并不神秘,神秘的是不同的人对“情趣”的定义和追求不同,涉身其中的“段位”也有高低 。有人将其作为一种调剂品,不以物喜、不以其悲,自然豁达开明 , 也更能从中获得快乐 。有的人则将其上升为一种精神追求,甚至变成一种信仰,自然就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段位较低的一般比较容易满足 , 段位太高的往往就“独孤求败”,难有平常心 。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不是所有吃过燕窝鱼翅的人,都能真心感叹萝卜青菜的绿色和营养 。
所以,现实中,说某人没有情趣,其实是毫无道理的 。情趣这东西,指向的是个人,带有很强的私隐性 。并不是说你请人吃饭,搞个烛光晚餐,花钱请人在旁边拉个小提琴,开瓶某某年份的外国干红,聊着虚无缥缈的诗与远方,就是有情趣;更不是说你喜欢什么,别人就得认同什么,才是和你一样有情趣 。真正的情趣往往是个体化的和情绪化的,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 生发在个体的情感世界里 。
情趣可以存异,也可以趋同 。情趣情趣 , 有“情”才有“趣”,情感上认同 , 趣味上才趋同,这样也就有了共同语言和精神共鸣 。我有一对夫妻朋友,某次大伙一起唱k时,他们俩合作唱了一曲《铁血丹心》,虽然粤语歌并不好唱,但是两人一听就是有意练过的,唱起来技惊四座 。因为熟悉的缘故 , 我知道他们中有一个以前并不会也不怎么唱粤语 。但也许正是基于情感上的互相认同,才会慢慢出现这种情趣上的趋同 , 我觉得这就很好 。
- 辛亥革命以后清室退位每年有四百万的收入为什么还是不够用
- 清明节不能做的几件事,清明节忌讳干哪件事
- 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清明节的习俗
- 慈禧死后的诡异事件,慈禧死后的奇事
- 真正清朝的发型,清朝阴阳头发型
- 清朝有哪些太后为何说清朝成于太后败于太后的,清朝出现过几个太后
- 务实的统治为何清朝可以永久解决蒙古问题呢,清朝统治时的蒙古
- 清朝后妃的八个等级,清朝后妃排名表
- 任嘉伦演青云志里面的谁,青云志赵丽颖成毅
- 青狮白象为什么下凡,青狮白象是谁的坐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