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为什么要以公元前722年为春秋的开端,司马迁写史记的历史时间( 三 )


司马迁史记为什么要以公元前722年为春秋的开端,司马迁写史记的历史时间

文章插图
春秋元年的标志性事件郑武公的夫人名武姜 , 她生下长子寤生及次子共叔段 。武姜厌恶长子寤生而爱少子叔段 。郑武公病重的时候 , 武姜便请求立少子叔段为太子,郑武公不同意 。之后武公死去,长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 。
郑庄公继位后,将弟弟叔段封在京地 , 称为“京城大叔” 。祭仲劝郑庄公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胖?。今京不度 , 非制也 , 君将不堪 。且京大於国 , 非所以封庶也 。”郑庄公回答说:“姜氏欲之,焉辟害?”祭仲又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 子姑待之 。”
不久之后,京城大叔便命令西鄙和北鄙归附自己 。公子吕对郑庄公说:“国不堪?。?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 , 则请除之 , 无生民心 。”庄公回答说:“无庸,将自及 。”京城大叔又收贰成作为自己的封邑,至于廪延 。子封说:“可矣,厚将得众 。”郑庄公还是说:“不义不暱,厚将崩 。”
之后,京城大叔修筑城池,缮甲兵,具卒乘,密谋袭击郑庄公,武姜作为内应 , 准备开门纳降 。郑庄公知道他们预约的日期,便说:“可矣!”于是命令子封帅车二百乘去讨伐京城 。京人背叛叔段,叔段亡奔入鄢,郑庄公继续伐诸鄢 。五月辛丑,叔段出奔到共地 。
郑庄公将他的母亲武姜囚禁在颍城,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后悔了 。
这件事在《春秋》中用了一个暧昧的笔法,写作:“郑伯克段于鄢” 。孔丘认为叔段背叛自己的兄长,确实有错 , 所以不写作“郑伯克其弟段于鄢”,是表示兄弟俩已经恩断义绝 。但郑庄公也是一个阴险的人,他对自己的弟弟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一步一步地诱导他进攻自己,然后再以此为罪名来进攻叔段 , 属于“不教而诛” 。所以《春秋》用“克”字而不是“讨”、“伐”或“诛” , “克”代表着郑庄公与叔段是平等的关系 , 就是两个国君一样,以此来贬低郑庄公 。
司马迁史记为什么要以公元前722年为春秋的开端,司马迁写史记的历史时间

文章插图
一本书很重要 , 为什么我们都叫“春秋战国”而不叫“冬夏战国”?很多人都好奇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两个名字并不是随便的取的,所以我们是不能随便的去称呼它的 。春秋的概念来自于鲁国的国史《春秋》,鲁国国史之所以称为《春秋》是由于当年鲁国的史官编撰史书之时,是按照一年的年月日的顺序去记载的 , 而这种题材后来被称为编年史 。
因为一年当中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因此这本书也是被称为《春秋》 。《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14年的历史,也就是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之间的历史,因此这一段历史后来也是被称为春秋时代,再加上后来孔子等人的宣传 , 因此春秋也就成了一个时代的代言词 , 而战国也是由一本书的名字得来了,那就是《战国策》 。
但是在司马迁写《史记》之时,我们可以发现,在司马迁对当时的时代用表划分之时,并没有用春秋年表或者是战国年表来说,而是以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来代指的 。因此这就足以说明在司马迁这一个时代 , 并没有划分出来春秋、战国 。而春秋、战国是在后来才被人所使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