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云|歌诗合为事而作——论迟云诗歌“思”的品质( 七 )


迟云|歌诗合为事而作——论迟云诗歌“思”的品质
本文图片

除了叙事上的鲜明寓言性 , 诗人的诗歌标题也凸显出独特的文学功底 , 如 , 《穿透胸腹的月光》《凉 , 让一些心壁长出细密的白发》《天空总有猩红的鲜血落下》《欲望 , 发端于美丽的设计》《一切又将以基本分子的形式存在》《把孤独制成一种治病的药丸》《继续上演创造废墟的历史》《渴望南来北往的风穿堂而过》《因为河床预设了倾斜的坡度》《沙子在任何时候都是沉默的》《每一个空间都堆满了灰色的涂料》《经常被自己的影子惊扰》《很难断定自己是否渴望燃烧》《我的灵魂附身于一只幸福的羔羊》等标题 , 本身就充满着强烈的张力 , 激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
在迟云的几百首诗歌中 , 不同的题材、同一题材的不同切入角度 , 思考感悟的呈现特点有所差异 , 但在追求诗的意象的丰富、意境的完整、意蕴的深刻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 。 通过丰富别致的意象、晓畅直白的语言、饱满浓郁的意趣 , 追求诗的意境的完整性 , 使诗歌具有了严谨扎实的品相 。 王光东先生在谈到迟云诗歌的这一特点时说 , “强调诗歌的‘整体性’ , 并不意味着封闭 , 相反 , 他的诗的意蕴往往呈现出深远的‘展延性’ 。 我们现在阅读一些诗歌作品的时候 , 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体会 , 阅读的时候感觉不错 , 但一会儿或者过一小段时间就遗忘了 , 这可能就是意象碎片化、意境不完整、意蕴不深刻所致 。 ”纵观迟云的诗歌创作 , 无疑 , 他十分清醒地避开了散、碎、浅的陷阱 。
当代中国诗歌的困境之一 , 就是思想的缺失、思想的稀薄 。 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迟云诗歌“诗之思”的浓郁气质和鲜明风格 , 在杂沓而行的当下 , 为中国的诗坛增添了一抹亮色 。 愿他的脚步更加踏实 , 走出人生的价值诗意的精彩 。
诗人简介:
迟云 , 1962年出生于山东莱阳 , 1984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山东省社科联委员 , 编审 , 供职于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
出版诗集有《走上旅途》《行走 穿过思想的树林》《一只眼睛睡了 一只眼睛醒着》《潜入沙子的内心》《悲悯的土地》《纵情怀为马》 。 其中 , 《行走 穿过思想的树林》被韩国出版社译介出版、《潜入沙子的内心》被日本出版社译介出版 。
有诗歌发表于《诗刊》《绿风》《中国诗歌》《诗选刊》《当代诗歌》《诗林》《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黄河诗报》等 。
曾获山东省首届青年益友创作诗歌奖、天津第十九届“文化杯”全国鲁黎诗歌奖一等奖、“百世杯”全国诗歌大赛特别奖 , 《时代文学》2013年度诗人奖 。 有诗歌被选入多种选本 。
曾主持完成6个省级社科重点课题 , 主编、编著理论著作9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