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科举制,是从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开始 。不过在此期间,科举制虽然给了平民一个晋升的机会,但其中还是存在诸多限制,直到宋朝时期,才迎来了一个最为公平的科举制 。宋朝科举不仅匿名,而且严格到有专人负责把考卷上的文字重新抄写一份,在来评分,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从字迹上作弊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宋朝的科举制度,究竟是如何完成变革的 。
文章插图
正在热播的大剧《知否》,讲述了官宦庶女盛明兰的励志传奇,剧中俊男靓女云集,感情戏也颇令人瞩目 。其中,盛明兰的初恋小公爷齐衡,靠着温润如玉的人设,一经出?。?便吸粉无数 。
齐衡的母亲是平宁郡主,他既是齐王府的二公子,也是汴京城有名的才俊,素有人中龙凤的美誉,妥妥的富二代加痴情美男加超级学霸的综合体 。
但这样高端的配置,也无法回避小公爷在第一次科举时落榜的尴尬 。
在剧中有这样一幕:小公爷、顾二叔、盛家的两位少爷 , 都去参加了科考 , 但到了放榜那一天 , 小公爷和顾二叔都落榜了 。
顾二叔是因为替人打抱不平,而小公爷为什么也会落榜?
文章插图
一、欧阳修的改革
《知否》原著是历史架空剧,没有明确交代时代背景,不过根据东京汴梁、老皇帝无子被群臣逼立太子等剧情,基本可以确定小公爷参加科举那年,是在宋仁宗当政时期 。
宋仁宗是北宋的第四任皇帝,也是一代贤君 。其朝中的文臣灿若星辰,而这批人里,能直接给小公爷的成绩造成影响的 , 就是一代文宗欧阳修 。
欧阳修任科举考官时期 , 倡导言之有物平实厚重的文风 。
【宋朝科举制度是怎样的?达到历史最公平时期】这种文风偏哲理思辨 , 思想性大于观赏性 。而小公爷之所以有人中龙凤的美誉,多半是凭着文章中的辞藻音律见长,遇到这类考官,也会一筹莫展 。
果然,剧中对小公爷文章的评就论是辞藻华丽却缺少筋骨 。
文章插图
二、科举制的变化
此外,宋代的科举制度,较此前也有相当大的变化 。
科举制度首创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经过近400年的演化,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统治时期,在原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考试的程序和形式予以了完善 。
1.防考场作弊
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 , 朝廷下诏废除唐代的公荐制,所有考生通过科举应试 , 不得作弊,违者“重置其罪” 。
2.防阅卷徇私
到了宋太宗时又新出一招:考试完毕后 , 将试卷上考生的信息全部用红纸糊起来,使阅卷者不知考生的身份,以避免徇私 。(直到今天,高考还沿用这种方法,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随后发现有考生在试卷中作标记、暗语等 , 阅卷者还可以通过事先约定的暗号来识别考生 。
到了宋真宗时期,朝廷直接放出大招:由专人依据试卷原文誊抄一遍,交由校勘官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交由副考官核定 。
最后,朝廷还煞费苦心的增加了御前殿试环节 。即中榜者汇集于殿前,由皇帝亲自出题,随机应对皇帝的提问,中选者方能晋级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
不过这些对于贵族出身的小公爷而言,基本可以忽略,除了文风套路不符,穿越回宋朝,如果真有小公爷落榜 , 应该归结于下面这个原因 。
- 宋朝钓鱼的鱼竿有多先进?抛竿几乎成为百姓日常工具
- 宋朝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 宋朝是如何灭亡的?崖山之战南宋为什么失败?
- 宋朝究竟是个怎样的朝代?
- 宋朝老丈人是怎么挑选女婿的?读书人只是基本要求
- 宋朝大臣为什么敢怼皇帝?
- 清朝举人想当官有哪些办法?乾隆皇帝为了他们推出大挑制度
- 宋朝宴会都有哪些规矩?有些菜只能远观不能下嘴
- 宋朝皇帝画像中,为什么大多数穿着红色衣服而不是黄色?
- 宋朝翻译家是如何学外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