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经典的戏文 , 多少名家唱过 , 多少百姓听过 , 在多少戏台演绎过 , 唱者、听者、媒介都是过客 , 经典是永恒的 , 以生生不息的力量滋养着一代代人的精神生活 。 与其说抖音在“拯救”传统戏曲 , 不如说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 也是传统让新媒介更有文化生命力 。 经典成为网红、得以传承的同时 , 也让“网络”“短视频”有了文化灵魂 , 让现代人有了文化之根 , 让被疫情纠缠的年轻人获得了一种不被驯服的精神力量 。
【中国戏曲|年轻人听戏上头,经典是最永恒的网红】
本文图片
吐槽青年出品
看到这个端午假期戏曲在抖音上的红火 , 不得不感慨 , 经典是最永恒的网红 , 没有一个网红能红得过这些经典绝唱 。
疫情仍胶着缠绕的端午小长假 , 抖音直播联合中国文促会戏曲文化专业委员会 , 邀请12家院团演出机构 , 推出“大戏看北京云端演出周”活动 , 连续10天为市民送上精彩线上演出 。 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等顶级院团通过抖音进行经典剧目展播 , 《霸王别姬》《汉明妃》《牡丹亭》《花为媒》《茶馆》《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线上重现 , 仅端午假期三天累计吸引4653万人次观看 , 让戏迷大呼过瘾 。
本文图片
疫情阻滞了线下文化生活 , 线上的经典呈现更多了份抚慰 , 一声悠长的“情不知所起 , 一往情深” , 一段悲戚的“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 , 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 虽有屏幕之隔 , 但唱腔中饱含的文化深情一点也不隔 。
线上有线上的厉害 , 流量确实惊人 , 让人看到了“传统+抖音”“经典+直播”带来的流量魔力 。 很多老戏骨都感慨 , 一场直播的观看流量 , 远远高于线下一年的观众数 。 疫情让戏曲人很难、戏迷很落寞 , 幸亏有线上 , 让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在听戏中更有了传统的文化容量和精神重量 。
是的 , 相比奔涌的大流量 , 这种从经典戏曲中呼吸传统精神的文化力量 , 太重要了 。 从权威统计可以看到 , 短视频中的戏迷主要是年轻人 , 海量的播放数字背后主要是90后、00后 。 抽象的流量数字之下 , 是看得见的文化传承 。 经典之所以称经典 , 主要在于其储存记忆、穿越时间、经得起时间磨洗的力量 , 这些在线呈现、吸引年轻人凝视的经典戏曲 , 老祖宗们都深沉凝视倾听过 , 梁启超听过 , 徐志摩听过 , 林徽音听过 , 钱钟书听过 , 也是我们祖辈的生活背景音 。 家园感 , 不仅是一种空间的归宿 , 也是一种时间交汇感 , 是一种熟悉的、亲近的和缠绕的记忆连续感 , 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 经典戏曲也如那弯弯的月亮 , 烛见我们缠绵的文化乡愁 。
虽物是人非 , 但睹物思人 , 听着祖辈听过的戏典 , 在“唱做念打”的历时和共时凝视中 , 分享着共同的文化基因 。 安德森说民族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 , 戏曲是不可或缺的想象媒介 。 从新闻中看到过一则“年轻人如何带动传统戏曲热潮”的新闻 , 边靖婷、杨淅是两名新入职江苏省京剧院的00后京剧演员 , 均毕业于上戏京剧表演专业 , 她们几个同学组合成“上戏416女团” , 用戏腔演唱古风歌曲在抖音平台一举走红 , 火遍全网 , 点赞达数千万 。 让她们成为网红的 , 不是某种迎合现代人的全新风格 , 也不是“女团”这样的标签 , 而是经典的文化感召力 。
- 招聘|兴趣和工资,何者对年轻人找工作影响更大
- |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中国书画名家优秀作品展——梁荣新
- |中国斯诺克大捷!2将4-3、4-2重返职业赛,1人2个1-4留遗憾
- 奥沙利文|奥沙利文点赞的中国00后,曾让火箭道歉不好意思,无缘再冲职业赛
- |小梅新蕊、雏燕凌空——2022年“湖北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在汉举行
- 叶雕|致敬中国航天人!山东小伙叶雕太空“出差三人组”
- 官宣|官宣!中国斯诺克再创历史新高,27人征战新赛季,推荐席位被取消
- |人生86年,著作75部,他让世人更了解中国民间美术
- |第32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和2021年度报纸副刊优秀版面申报公示
- 翡翠手镯|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翡翠“四大国宝”之一:玉雕 翡翠插屏 四海腾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