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故宫藏金编钟蕴含的古代音律科学之——三分损益法

故宫藏金编钟蕴含的古代音律科学之
——三分损益法
周 乾
故宫博物院藏金编钟(图1) , 由16个外形尺寸完全相同椭圆形金钟组成 , 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铸成 。 各编钟顶部为两条蟠龙状纽纹 , 中部雕刻有云龙纹 , 下部有六个凸起的圆唇 , 敲击圆唇可发出声音 。 不同编钟的音程大小 , 通过调整钟体厚度实现 。 钟体越薄 , 则发音越低 。 需要说明的是 , 各编钟侧面均刻有各自的律名 , 与清代乐律中的四倍律(低音)及正十二律对应 。
故宫|故宫藏金编钟蕴含的古代音律科学之——三分损益法
本文图片

图1金编钟
《吕氏春秋》之“季夏纪第六·音律”载有“黄钟生林钟 , 林钟生太蔟 , 太蔟生南吕 , 南吕生姑洗 , 姑洗生应钟 , 应钟生蕤宾 , 蕤宾生大吕 , 大吕生夷则 , 夷则生夹钟 , 夹钟生无射 , 无射生仲吕 。 三分所生 , 益之一分以上生 。 三分所生 , 去其一分以下生 。 ”这段话说明了十二律的生成方法:将基准音律度数分为三等分 , 再增加其中的一等分 , 即可向上生出新律;如减少其中的一等分 , 即可向下生出新律;在这里 , “上生”即振动体的长度增加1/3 , “下生”即振动体的长度减小1/3 。 根据书中记载 , 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大吕、夹钟、仲吕、等音律属于“上生” , 林钟、南吕、应钟、夷则、无射等音律属于“下生” 。 “上生”、“下生”音律合称为“十二律” 。 由于此法通过增减1/3的振动体长度来确定音律 , 因而被称为“三分损益法” 。
【故宫|故宫藏金编钟蕴含的古代音律科学之——三分损益法】基于三分损益法生成的十二律 , 易于表现出旋律的美感 。 三分损益法是我国较早的运用数学知识求音律的方法 。 而十二律的确定 , 则是我国古代数学、物理学、光学、测量学等知识在音律领域的综合运用 。 清代金编钟采用的是修改后的“正十二律” , 但是其修改的基础即为“十二律” , 因而可体现丰富的古代音律科学 , 亦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