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仗 , 是诗词对联中常见的语言形式 。 早期的对仗 , 在诗经中就已经可以看到了 。 另外 , 在散文中 , 也经常能见到对仗 , 特别是在赋中 。
一般来说 , 我们把诗词对联中的对偶称为对仗 , 对偶 , 更像广义的对仗 。 他们都简称“对” 。
早在近体诗出现之前 , 南朝梁刘勰就在《文心雕龙·丽辞》中 , 就提到了对的4种类别:言对、事对、反对、正对 。
一、沈约与刘勰
刘勰(约公元465年~?)出生在南朝刘宋时期 , 经历了宋齐梁三朝 。 他在32岁开始 , 历时五年写成《文心雕龙》。
熟悉诗词的朋友知道 , 这一时期 , 正是沈约等永明体诗人开始研究四声八病的时期 , 诗人作诗开始注意到四声的相对 。
这是原先谢灵运那种不讲究四声的对偶 , 向近体诗讲究平仄对仗的转变时期 。
刘勰出身低微 , 其《文心雕龙》无人重视 。 还是在沈约的帮助下 , 《文心雕龙》才开始受到文人推崇 , 刘勰也很快名声大噪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 , 关于对仗提到了四种方式:
故丽辞之体 , 凡有四对∶言对为易 , 事对为难;反对为优 , 正对为劣 。 言对者 , 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 , 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 , 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 , 事异义同者也 。
不过 , 刘勰举例的是文赋中的对仗 , 例如:
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 , 翱翔乎书圃 。 ”此言对之类也 。
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鄣袂 , 不足程式;西施掩面 , 比之无色 。 ”此事对之类也 。
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 , 庄舄显而越吟 。 ”此反对之类也 。
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 , 光武思白水 。 ”此正对之类也 。
不过 , 这四种对 , 在近体诗中 , 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
本文图片
二、言对
关于言对 , 刘勰举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修容乎礼园 , 翱翔乎书圃 。 ”
言对 , 即语言文字上的对偶 。
司马相如的这两句 , 出句与对句有相同的字:乎 , 这在近体诗中是一种禁忌 , 但是在文赋中常见 , 例如《滕王阁序》中:
台隍枕夷夏之交 , 宾主尽东南之美 。
上下联有两个之字 。
在沈约的诗中 , 就可以看到近体诗对仗的一些特点了 , 例如《昭君辞》中:
沾妆--疑--湛露 , 绕臆--状--流波。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不但平仄相对 , 而且也没有重复字 。 永明体诗人的作品中 , 出现了很多近体诗的对仗形式 , 只是他们的诗作 , 很多不注意黏连而已 。 梁朝开始 , 不少诗作可以看作早期的格律诗 , 甚至有些就是标准的格律诗 。
本文图片
三、事对
所谓事对 , 就是“用事”的对偶 。 用事 , 即引用典故 。 刘勰举例的是宋玉《神女赋》中:
毛嫱鄣袂 , 不足程式;西施掩面 , 比之无色 。
宋玉为了形容神女的美丽 , 用毛嫱、西施来对比 , 这两位美女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
“用事” , 也叫做用典 , 是文赋和律诗中常用的手法 , 例如《滕王阁序》中 , 王勃写到:
物华天宝 , 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 , 徐孺下陈蕃之榻 。
出句用张华、雷焕寻宝剑的典故 , 对句 , 用陈蕃陈蕃悬榻、赏识徐稚的典故 。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中 , 出句用陈蕃、徐稚的典故 , 对句用王粲登楼的典故:
- |详解《诗经·中谷有蓷》,一个古代美容秘方,引出的感情故事
- |为讲述《大桥故事》的图片展辨误(之一)(扬州江都大桥镇)
- 王学芯|《雨花》头条诗人王学芯,让我也想写一首诗了
- |《国学小名士》做到第四季有什么制胜法宝?这些创新点值得探讨
- |《红楼梦》:从递手帕到偷镯子,坠儿经历了什么?
- |《莲池周刊·文学读本》创刊 打造保定文化新名片
- |王犁读《黄宾虹谈绘画》:博学多闻的大家气象|深港书评·宝岛书情
- |刘海粟稀世珍品《福州鼓山》横空出世纪实
- |《说文解字》第582课:细说“專(专)”字
- |赵毅衡:还有很多章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