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德国出版零时年:作家、读者、畅销书 , 巨变后的图书世界》 , [德]克里斯蒂安·亚当著 ,王琳琳 / 李晓艳 / 田汝丽译 , 陕西人民出版社/一读,2022年2月版 , 445页 , 72.60元
德国学者克里斯蒂安·亚当(Christian Adam)的《德国出版零时年:作家、读者、畅销书 , 巨变后的图书世界》(原书名Der Traum vom Jahre Null. Autoren, Bestseller, Leser:Die Neuordnung der Bucherwelt in Ost und West nach 1945, 2016;王琳琳、李晓艳、田汝丽译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22年2月)原书名直译应为“零年的梦想:作家、畅销书、读者 , 1945年后东西方图书世界的重组” , 中译书名中增加“德国”对中国读者来说是合适的 , 只是“零时年”这个典型的德国式说法在中文译著中通常译为“零年”;另外 , 关于原书名中的“梦想” , 作者自己在书中曾特别提到:他认为汉斯·迈尔提出的“德国文学的零年之梦”的说法是对德国战后文学的贴切表达 , 因此在书名中引用 。 (第9页)还有就是 , 中译书名增加的“出版”也值得商榷 , 因为书中论述的主要都是文学书籍 , 专栏作家马克·赖希魏因评论说“这本书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史”(见中译本封底) 。
该书讲述的是一段相当奇特而重要的德国战后文化史 。 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 , 文化的战争仍在进行 , 文学与图书出版成为前沿阵地 。 关键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 , 一是战后德国在思想上如何“去纳粹化”是最紧迫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有深厚阅读传统和重视思想观念的德国民族来说 , 思想观念的转变意义重大 。 二是战败国士气低落、民心凄惶 , 在物质废墟中更需要有新的精神力量的支撑 。 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 , 文学创作与图书出版因其生产与传播的方式、特点而能够对国民思想产生普遍影响 , 因此成为战后德国“一切从零开始”的重要一翼 。 但是如何讲述这段历史 , 难度颇大 。 从战后同盟国的管治体制到作家、文学组织、出版社、图书市场、畅销书在读者中的传播等有各种不同的角度;从东西方阵营的划分到无法隔断的共同历史与越来越清晰的发展歧路来看 , 宣传及出版机构、作家、行业投资者、出版物以及各种思想观念在两个阵营之间的交流情况纷繁而复杂 , 共同背负的历史包袱与判然有别的意识形态对于文学创作影响很深 , 其中的相同与差异需要细心辨别 。 克里斯蒂安·亚当以对德国文学史与阅读史的研究而著名 , 曾著有《希特勒统治下的阅读》《第三帝国时期的作家、畅销书、读者》等书 , 无疑是这部《德国出版零时年:作家、读者、畅销书 , 巨变后的图书世界》最合适的作者 。
应该说 , 战后两个德国的文学创作与图书出版的历史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论题 , 《德国出版零时年》所选取的是其中的畅销书、作家、出版业和读者的基本视角 , 把战后的文化管控体制、作家的创作状态与国民的阅读文化心理等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 描绘了一幅相当独特、真实和生动的战后德国思想文化版图 。 作者在全书开头先谈到纳粹帝国时期野蛮的文化专制情境 , 揭露纳粹的“一体化思想”对德国图书事业的摧残 , 然后进入该书的论述主题:“战后 , 书籍和书籍的出版者们再次成为焦点:战胜国想消除那些在他们看来‘有害’的势力 , 并试图通过新的书籍和文学对德国人进行精神改造 。 ”(第4页)这是该书所论述主题的历史语境 , 接着作者似乎只是顺带提出了两个问题: “1945年后 , 文学在两个德国是怎样一幅发展图景?12年的纳粹统治又对图书市场和活跃在其中的人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第5页)实际上这就是作者在该书中论述的核心议题 , 具体来说就是两个德国的文学在战后分别继承了哪些遗产、摒弃了哪些纳粹残余?(第8页)因此 , “在文学文本这一层面上 , 很快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 那就是怎样处理已经成为历史的战争和大屠杀?两德在对待德国人的罪行和责任问题上有何区别?他们是选择书写罪行与责任 , 还是对此保持沉默?”(第9页)通过文学畅销书和图书市场而研究战后德国的思想变化状况 , 这是在文学史和图书出版史叙事之中的关键问题 , 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焦点 。 用某种我们熟悉的语言来说 , 该书的主题也可以表述为战后德国文学与图书出版的“拨乱返正”问题 。
- |青未了|做一个耐撕的人
- 古陶瓷|北京有个专门修古陶瓷的工匠——李晓光
- 李得浓|“方家有神技,大匠无弃材”
- 李清照|少女情怀总是诗,李清照最有情趣的五首词,令人口齿生香
- |影像志|传神写照 意在笔先——李照柱及其大写意创作
- |晚唐第一诗人李商隐
- |李晓艳|手掌里的时光
-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 唐·李白|诗词丨最喜安宁自在,藏着诗和远方
- 非遗文化|【潇湘快评】李细田/激活非遗活力,感受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