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 , 山东“85后”作家魏思孝写出了他“乡村系列小说”的第三部——以一个普通农民命名的长篇小说《王能好》 。
王能好自幼多话 , 性格散漫 。 四十多岁时 , 他突发奇想离乡打工 , 不为外面有多吸引人 , 而是眼下的乡村生活缺少新鲜 , 让他失望 。 他一生的外出打工有且只有两次 , 第一次因为家中变故戛然而止 , 第二次也不了了之 。 小说正文共分七章 , 讲述的是他在两次外出间隙待在老家的七天 。 在魏思孝笔下 , 这七天并非王能好生命中最后的七天 , 却是他余生中最后的骚动 , 最后的活力 , 以及对美好世界最后的向往 。
事实上 , 王能好是有人物原型的 , 他是魏思孝的表哥 , 一个喜欢说话、勤恳节俭 , 会在醉酒后说“我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的乡村光棍 , 后来因为一场车祸去世 。 在小说写作中 , 魏思孝前所未有地想走进表哥的内心 , 试着理解他的孤独和欲望 , 他的热爱与困境 , 以及他那短暂一生里无力挣脱的命运 。 小说书封是黑暗中的一个墓碑 。 在现实世界里 , 表哥的墓碑至今也没有刻字 , 只是一块光滑的黑色大理石盖板 。 魏思孝在小说最后写下了一页300字不到的墓志铭 , 它是来自虚构世界的安慰 。
本文图片
今年春 , 《王能好》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一个农民的出走、回归和意外死亡之外 , 小说更以此为线索编织了一幅当代乡村生活的浮世绘 。 今年春天 , 当新作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 , 魏思孝说:“如果我在三十五岁之前 , 没写出像《王能好》这样的作品 , 我对自己的写作是不满意的 。 现在有了它 , 十多年的写作生涯 , 也算有个交代 。 ”
“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这本是拿得出手的 , 不算特别丢人 , 也是一种感慨 , 希望我能尽快写出更好的作品吧 。 ”近日 , 魏思孝就《王能好》及其背后的思考接受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专访 , “写小说的过程 , 对写作者也是一种自省 , 是沉浸去揣摩和悟道的过程吧 。 小说确实会让你多站在不同人的立场去思考 , 让你和它一起成长 。 ”
本文图片
山东“85后”作家魏思孝
【对话】
一个生错了地方的人?
澎湃新闻:我们先来聊聊《王能好》背后的故事吧 , 怎么想到要写一个话多讨嫌、热爱自由的农民?
魏思孝:写完《余事勿取》和《都是人民群众》后 , 我一直想写关于乡镇日常生活的小说 , 通过一个在劳务市场打零工的男性的视角 , 但迟迟没动笔 , 直到2019年7月 , 我的表哥车祸去世 。 他就是王能好的原型 。 我之前就一直想围绕表哥去写个作品 , 他本身在乡村社会中是个独特的存在 , 也在劳务市场打零工 , 是我们所谓的典型人物吧 , 但他尚健在 , 我最起码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可以去观察他的生活 , 但他就这么突然死了 , 写作提前摆上了日程 。 简而言之 , 这本小说 , 是我先搭建好了框架 , 把人物塞进去 , 再往容器里陆续添加细节 , 让其逐渐生动起来 。
澎湃新闻:为什么说表哥在乡村社会是个独特的存在?王能好身上哪些特征是你表哥的 , 哪些是你虚构的?
魏思孝:作为一个四肢健全 , 智力尚可的男性 , 单光棍这一点 , 在我们这个谈不上闭塞和贫穷的乡镇 , 就已经算是罕见了 。 然后他话特别多 , 乡村说法 , 叫老婆子嘴 , 而且和谁都自来熟 , 有的没的都能搭上几句话 , 十里八乡的没有不认识他的 , 大小也算是一个乡村名人了 。 他又软弱 , 在我印象中 , 除了对至亲 , 他几乎没对外人发过火 , 或者感受到对方生气后 , 就示弱和求饶了 。 他对男女之事也羞于提及 , 当然并不是没有需求 。 我一直搞不清楚他如何去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 , 有次我直白地问他 , 他反应很大 , 对我痛心疾首:你怎么能问这个呢?但酒后的表哥是另外一个样子 , 他总是在喝醉后给我打电话 , 那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 他对我的痛骂和嫌弃不为所动 , 自顾说着 , 诸如“别人瞧不起我 , 我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我有的是钱 , 谁不认识我”之类的 , 而我总是不耐烦 , 挂电话 。 等到第二天 , 我给他打电话 , 问他昨晚怎么了 , 恢复清醒的他就只撂下一句“没什么” 。
- 书法|老书法家说,练好书法其实不难,但你要能练回去,那就不得了了!
- 易经|子夏故坛解读“说卦传”之第二讲
- 侯磊|80后青年作家侯磊眼中的北京市井、人间烟火
- 小说_文化|解放军报公布第十届长征文艺奖获奖篇目
- 长城|长城融媒分享丨“说书大会”
- 算法|我刚说自己AI框架知识差劲,招聘人事就问我算法能力怎样
- 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开启 橱窗剧场展现湾区青年活力
- 潍坊|微型小说:冯局长的空调坏了
- 金庸|两本冒充金庸的武侠小说,其实还是挺好看的,武侠迷可以重温一下
- 孙一圣|孙一圣X郑麟:小说要写出生活的质感丨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