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江南 松江 织绣( 三 )


织绣|江南 松江 织绣
文章插图

△ 清缂丝《婴戏图》局部,服饰和瓶饰纹样均为手绘。发冠和饰品处为缂金。 现场实拍
+ + + +
四、被严重忽略的朱克柔和缂丝《莲塘乳鸭图》
展厅入口显眼处,缂丝《莲塘乳鸭图》展示为一张图片。由于国家宝藏的名声太大,观众围绕着图片在窃窃私语,表示未能实物展示,实属可惜。同展厅中的《韩希孟花鸟图册》由于弥足珍贵,原物仅展览一周,后用复制品代替真品继续展览。
笔者私下认为,这样重要的展览,专门出了图册还委托兄弟博物馆写了专文,为何不能找到其他版本的《缂丝莲塘乳鸭图》来一慰观众?国家宝藏栏目尚能找到马惠娟版 《缂丝莲塘乳鸭图》,香港藏家手中也有早年上博委托苏州刺绣研究所缂织的《莲塘乳鸭图》数版。上博 1960年出版《缂丝莲塘乳鸭图画册》,张张清晰,细节到位。展方广征博访,图片,实物,图册一并展览,也是一段佳话。
朱克柔(1127-1162),是缂丝艺术发展史中一位里程碑似的人物。她的作品被宫廷内府收藏并在作品上留名。纵观上千年的缂丝艺术发展史,只有四位艺人在作品上留有姓名,其余三位为男性,其留名的作品也就一至二件。而朱克柔以女性之姿,女红之巧成为缂丝艺术史上作品最为昂贵,传世作品留名最多(七件),收藏地位最高(全部进入石渠宝笈)的女性艺术家。
六件进入宫廷内府的缂丝作品,以册页装裱形式分入《镂荟集锦》和《宋刻丝丝绣合璧册》。《镂荟集锦》有四件作品,现入藏台北故宫;《宋缂丝丝绣合璧册》有二件作品,仙入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六件作品均在25*25厘米左右,存世的第七件作品即是1952年由庞来臣家族捐赠的缂丝《莲塘乳鸭图》,其尺幅为105*109厘米,是前六件作品体量的16倍。
在某种程度上,她比顾绣的韩希孟更为优异和出众。首先韩希孟其夫为董其昌弟子,在画稿和社会影响力上会借力不少。而朱克柔自己画稿,夫家亦无显赫的名声。其次,朱克柔所处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对于艺术鉴赏力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顶峰,能在当时被帝皇收藏所青睐的作品本身就一定非常优异。从后世明代文从简(文征名之孙,1574-1648)的题跋中可以窥知一二“精巧疑鬼工,运丝如运笔。是其绝技,非今人所得梦见也。”清代乾隆帝收录朱克柔作品进入《石渠宝笈》时,点评其作品为“上等天一”,且全部收入重华宫。重华宫位乾隆帝登基前的府邸,在清宫中地位超然。
宋代的花鸟画讲究的是格物精神,绘画时需要从细微处绘制轮廓,填色要求十分精确,布局在方寸间也要毫无瑕疵。朱克柔之前的缂丝技法以描摹轮廓为主,对于填色并无相关技法。朱克柔能开宗立派,把绘画的技法转变为缂丝的技法。其自创的“长短戗”类似于工笔画中的“晕染”,解决了画稿中色阶的过度问题。
为达到精准的填色,需要设置较高的经纬密度。典藏于辽博的朱克柔《牡丹》和《山茶蛺蝶图》,典藏方公布的经密达到30根,纬密达到120根每厘米。后世缂丝高手难以超越的原因之一:在1平方厘米3600次穿经和色的高超技能。另一个原因:在方寸间的画面布局能力,没有相当的丹青绘画审美基本功,无法一次成形进行缂织。缂丝是经纬线十字交织的艺术,一旦完成,无法更改。
织绣|江南 松江 织绣
文章插图

△ 复缂朱克柔《牡丹》局部,典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织绣|江南 松江 织绣
文章插图

△ 复缂朱克柔《山茶图》,典藏于辽宁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