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原文翻译赏析,三峡全诗的意思( 二 )


(19) 良:实在,的确,确实 。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
(21)属引:连续不断 。属(zhǔ):动词 。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 。绝:消失,停止 。转:通“啭”鸣叫 。
(2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
(24)三声:几声 。这里不是确数 。
(25)沾:打湿 。(26) 裳(cháng):衣服 。
【赏析】: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 。下面接着写山的“高” 。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 。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 。“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 。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 。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 。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 。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 。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
本节承上段而来 。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 。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 。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 。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 。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 。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 。“湍”是动态,“潭”为静境 。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 。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 。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 。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 。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 。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 。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 。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 。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 。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