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彦:再现古器物的立体美|守艺 | 守艺( 二 )


不同于今日发达的网络能够提供多样的传播渠道和多彩的教学内容。20世纪90年代初,对于碑拓的实践,王文彦完全依赖于在北京求学时购买的相关书籍,以及在游走赏玩拓片时“偷”老师傅的手艺。
入道后,想要“上道”,王文彦觉得还需要更为深入地进行专业学习。于是,参加工作后的王文彦,仍像求学时一样,每每有机会到北京,都会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和位于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找寻碑拓相关书籍。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悄然兴起,勤奋好学的王文彦在网络上遇到了不少“同道中人”。“当时,网上有不少玩拓本的朋友,还有类似‘书法江湖’‘盛世收藏’之类的专业网站。”王文彦回忆说,平时在校教课,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背起行李包,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逛古玩市场,收藏砖瓦,还交友拜师学习传拓技艺。其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师从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毕耜良老师,从最基础的平面拓法学起,“最初就是拓古碑。那时我也就二三十岁,时常和圈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放假就背包去野外拓古碑。”王文彦常常根据资料的记载,花费几天甚至数月的时间,在野外找寻一块石碑,但经常在拓过之后,石碑就不知所踪,这深深触动了王文彦的内心,令他感悟到了拓片存在的重要意义和他坚持下去的必要性。
王文彦:再现古器物的立体美|守艺 | 守艺
文章插图
河北省永昌博物馆碑拓展厅

开拓
现在人们记录一件物品,可以拍成照片,或者录成影像资料。但是对于古代的人们,没有相机等电子产品,如何记录一件物品呢?王文彦说,那就是采用拓片的形式。
从拓片内容的表现形式上看,最主要的可分为平面拓和全形拓。作为传承人,王文彦的全形拓手工技艺已被列入石家庄市裕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这,也是他“误入”拓片领域的一大开拓。
王文彦:再现古器物的立体美|守艺 | 守艺
文章插图
王文彦进行朱砂拓。
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以墨拓作为主要手段,辅之以素描、剪纸和雕刻等技术,将古器物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的特殊传拓技艺。全形拓将那些难得的器物以1∶1的比例拓制下来,让后人可以真实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中国古老的文化。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存器、存史、补史。由于制作工艺复杂,要求传拓者对金石学、书法、绘画、雕刻以及传拓技艺等知识和技法都须全面掌握。因此,全形拓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水准较高,拓本珍稀异常,得者无不视若拱璧。近几十年来,老一辈传拓艺术家相继作古,后继乏人,这门珍贵的传统技艺已经濒临失传。目前,全国擅长、研究全形拓手工技艺者寥寥无几。
“全形拓的拓法要比平面拓难得多,其难点就是要将器物以立体形式呈现在纸上。”王文彦介绍说,全型拓多从照相或西方素描的角度来观察金石器物,运用透视的原理,但全型拓不是照相,也不是素描。全型拓要求将器物的主要展现面完整呈现出来,但要用照相或者素描的方式展现器物,其主要信息就会因透视原因出现侧、斜,呈现出来的宽度等会比器物本身自然减少。不丢失器物信息,且不压缩宽窄,这就是全型拓最为珍贵和独特的地方。
“如果脑中没有构图,没有立体感,这就很难成型。” 王文彦一边说,一边给采访人员现场演示全形拓技艺。“第一步在纸上构图,把器物的形状大致画出来,然后把纸蒙在器物上。”王文彦将一张宣纸敷在了一件青铜器物上,然后拿出喷壶将纸打湿,再用毛巾反复按压,使白纸与器物黏合得更加紧密。为了让黏合效果更好,他又将一块薄薄的塑料布覆盖在纸上,拿刷子顺着器物的纹理反复轻刷,使纸入凹处,待纸八分干以后,再用自制的拓包蘸墨,敷墨纸上,“拓好后,后期还要修整,盖章装裱就可以了。”这看起来似乎是很容易的几个步骤,但在实际操作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多年的经验支撑,以进行精准预判;每一次拓包与宣纸的碰撞,力道都要拿捏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