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离开中国:时间就在这里,请你们记录一切( 三 )


1998年 , 在志愿者工作快结束时 , 何伟想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 , 但当时美国描写中国的重点都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上 , 何伟怀疑 , 谁会关心一个中国内地默默无闻的小城?怎么会有人想了解他的学生 , 那些贫困的四川农家子弟?
|何伟离开中国:时间就在这里,请你们记录一切
本文图片

20年前 , 何伟在涪陵(图源网络)
但麦克菲坚定地对他说 , “涪陵就是故事本身 , 涪陵是一本书 。 ”在老师的鼓励和影响下 , 何伟写作了处女作长篇 , 后来命名为《江城》 。 《江城》出版后 , 旋即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 许多人开始讨论在美国刻板印象之外的中国 。
【|何伟离开中国:时间就在这里,请你们记录一切】何伟认为 , 过去写中国新闻的问题 , 就在于美国采访人员“像是在写纽约一样写中国” 。
如果报道纽约新闻 , 其实不需要写太多日常生活 , 因为读报纸的美国人就在过那样的生活 , 得挑极端的、糟糕而需要变革的事物来报导 。
当美国采访人员这一套搬到中国 , 也挑选最极端的新闻话题写作时 , 美国读者并不理解的上下文和背景材料 , 却往往是缺失的 。
在何伟看来 , 这种传统新闻写作 , 缺乏社会学的方法论 , 往往过于结果导向 , 而非过程导向 , 没有脚注、不解释报导是怎么开始的 。 这其实会让很多美国读者迷惑 , 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
何伟的父亲是一名社会学家 , 童年时父亲就经常带着何伟去观察街上形形色色的人 , 并让何伟思考 , 这些人身上都能看到什么?比如 , ta穿着有趣吗 , 走路的姿势如何 , ta可能是做什么的 , 又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父亲还带着何伟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 不管是工人还是金融精英 , 都与他们交谈 。
比起传统新闻采访人员 , 何伟做的更像是社会学式的田野调查 , 他在一个地方往往一住就是几年 , 零距离、长时间、跟踪式、反复多次地融入采访对象生活 。
更准确地说 , 他是走入了周围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 真正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 比如熟悉的面馆老板 , 春节时会邀请何伟到家里来一起过年;邻居小孩家生怪病时 , 何伟到处查资料 , 询问认识美国医生 , 还带着他去看了好几次病 。
现代西方最好的中国史学者之一的柯文(Paul A. Cohen) , 曾经专门赞扬过何伟文字中的这种共情:“何伟观察 , 叙述 , 解释 , 尽管有时他也因个别中国人的行为而烦恼 , 但是他几乎从未对中国人进行集体性的评判 。 相反 , 他骨子里的仁慈 , 让他始终能够沉静地理解与他完全不同的人们的行为和感受 。 ”
|何伟离开中国:时间就在这里,请你们记录一切
本文图片

图:《三峡好人》
小小的两人渔船、在乌江两岸来回摆渡的挤满了乘客的渡船、从乌江上游一路北来满载着煤炭和砂石的货船、从长江顺流而下往三峡的白色大客轮 。 上课时 , 我总会俯视着江上熙来攘往的船只、打渔人、货船船长和码头工人 。 我会觉得:我也在劳动 。 这座城市在运转 , 我则是其中的一个小分子 。
——《江城》
因此 , 何伟的文章里 , 除了详细事实的细节 , 他很乐于去描写人 , 尤其是那些普通人身上不经意的温情 。
比如 , 在《中国是如何控制住新冠疫情的》 , 他女儿在中国念书 , 班上有位男同学提到了一些反美的话 。 后来 , 她的老师用一种很中国人的方式 , 给全班讲述了一个关于重视科学、教育和努力的故事 。 并在故事结尾 , 自然地提到“每个国家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