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新|程永新《若只初见》:八十年代造好的船,开启“时间的探险”

【程永新|程永新《若只初见》:八十年代造好的船,开启“时间的探险”】谈到程永新 , 人们会想到《收获》 , 想到“先锋专号” , 想到他经手发表的《活着》《妻妾成群》《秦腔》《应物兄》……但在职业编辑、《收获》杂志主编的身份之外 , 他也是一个“把作品当女儿”的写作者 , 著有《一个人的文学史》《穿旗袍的姨妈》《气味》《到处都在下雪》等文学作品 。
前年疫情期间 , 在家烦闷又无聊的程永新想到了写小说 , 之后不知不觉攒出了一本新的小说集 。 今年3月 , 小说集《若只初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 这本书收录了五篇题材与风格各异的小说 , 有融合了历史和武侠的类型小说 , 有充满悬念的双线故事 , 有青春岁月的情感流露 , 有充满感伤的时代追寻……其中四篇是他在疫情期间新写或改写的 , 还有一篇是重新修订的旧作《麻将世界》 。
对于这本小说集 , 余华说:“程永新既写下了我们 , 也写下了他们 , 同时让我们和他们在书中熠熠闪光 。 ”苏童看了后说:“八十年代就造好的船 , 现在启航了 。 我们看见那船急速地穿越暗黑的洋面 , 也穿越了时光 , 留下一路银色的水花 。 我们听见某种海浪般的声音 , 那个声音时而澎湃 , 时而宁静 , 说的是时间的故事 , 也是探险的故事 。 ”
7月8日 , 程永新携新书《若只初见》来到湖南长沙止间书店 , 与湖南籍作家水运宪、田耳展开对谈 , 作家沈念主持 。 水运宪写于32岁那年的处女作《祸起萧墙》首发于《收获》 , 田耳也是《收获》推出的青年代表作家 , 诸多作品如《衣钵》《天体悬浮》 《秘要》都发于《收获》 。
“永新老师是一个很时髦的人 , 他的样子和我十六年前第一次见他没有多大变化 , 结果他一开口 , 说的是下乡 。 ”田耳称 , “这时‘时间’在你脑子里发生流变了 , 然后一看他的背后 , 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时间的探险’ 。 确实 , 他本人往这一坐 , 就是对这个题目最好的诠释 。 ”
程永新|程永新《若只初见》:八十年代造好的船,开启“时间的探险”
本文图片

7月8日 , 程永新携新书《若只初见》来到湖南长沙止间书店 , 与湖南籍作家水运宪、田耳展开对谈 , 作家沈念主持 。 主办方供图
在文学中建立了怎样的三观
这一次长沙之行是程永新今年第一次离开上海 。 疫情期间 , 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对这个国家 , 对这个民族 , 对人类的进步 , 文学还有什么用?
“细想起来 , 我觉得文学还是有用的 。 ”他提到 , 《收获》发表的作品中有上百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 包括水运宪的成名作《祸起萧墙》 。 “张艺谋曾说‘文学驮着电影走’ , 意思是中国第五代导演是以文学为基础走向世界 。 近些年的电视剧 , 比如《琅琊榜》 , 它改编于网文 , 但结构和文学经典《王子复仇记》是一模一样的 。 我首先想说文学对影视的影响太大 , 它像水一样地影响了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 , 以及庞大的人群 。 ”
接着 , 他感慨当前世界非常撕裂 , 观念也非常混乱 , 大家你说你的 , 我说我的 , 常常谁也说服不了谁 。 “十几年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但现在我越来越认为读书也可能是无效的 。 你怎么看待情感、生命、为人处世 , 这些东西背后存在着我们要坚守的一些伦理 。 你看了那么多书 , 你建立了怎样的文学观 , 或者说在文学中建立了怎样的三观 , 这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 。 ”
他还想到了鲁迅 , 想到了鲁迅提出的“国民性”至今都没有过时 。 上大学时他碰到过一个英格兰留学生 , 站在教室门口不肯进去 。 “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今天谈的又是鲁迅 , 你们中国还有没有其他作家?我当时很理解他 。 但现在回到中国的现实再想 , 我们有疫情 , 有网络暴力 , 有方方面面的问题 , 鲁迅一百年前就把中国的‘国民性’分析得那么透彻 , 他真是了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