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作为男人, 大喊大叫是不管用的( 二 )


那次老板投资了两个亿 , 但有经验的矿工从打下来的石末就知道 , 矿里没东西 。 大家三个月没见到工资 , 也不能走 , 离最近的莎车县城都要400公里 , 没车出不去 。 矿上有60多个我从我们县带去的矿工 , 大家都非常苦闷 , 天天就有人唱孝歌 , 睡觉前唱 , 吃饭的时候也唱 。
其实孝歌只要不去别人家里唱就行 , 我们以前在外面有时忍不住也会唱几句 。 但老板特别忌讳 , 觉得兆头不好 。 其实那时唱歌也是对自己不幸生活的一种宣泄 , 唱的虽然是传说 , 也是在唱自己 。 有的人嗓子不好 , 唱得特别难听也要唱 , 当成对苦闷的解脱 。 后来我走了 , 他们还在唱 。
第一财经:从《炸裂志》和《活着就是冲天一喊》看得出 , 你的阅读量很大 , 都喜欢看什么书?会带去矿上吗?
陈年喜:十几年前全国到处都有书店和书摊 , 连喀什那么偏远的地方 , 每个县都有书店 。 我上山前会买书 , 有时下山买材料、买生活用品也顺便逛下书店 。 我的书比较杂 , 看《资本论》是因为马克思对中国影响很大 , 我想知道里头说了什么 , 为什么对这么庞大的中国能起到指导作用 。 《资本论》其实很难读 , 很艰涩 , 记得里面还谈到经济也离不开人性 , 说有利润的时候人性会怎么样 , 讲得特别真实 。 我也看《毛泽东文集》 。
【小时候|作为男人, 大喊大叫是不管用的】哲学方面的书也看过一点 , 中国的哲学应该说是世俗哲学 , 但西方哲学 , 像黑格尔他们解决的更多是理想化的情况 , 是更高于人性的 。 我看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是因为他在西方哲学家中是一个特例 , 一辈子没结婚 , 觉得很异类 。 也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 钱刚的《唐山大地震》 , 还有白寿彝的《中国简明通史》这些 。
小说我特别喜欢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 觉得比中国古代很多演义小说都写得好 , 对人物心理、每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描写得非常细腻 , 还有大量法国宫廷生活、上层人物 , 以及当时欧洲绅士、底层生活的描写 , 完全就是我们的《红楼梦》 。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 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 , 毕飞宇的《玉米》 , 刘庆邦的《平原上的歌谣》 , 等等 , 我也看 。
第一财经:这么多年下来 , 你家的书应该很多吧 。
陈年喜:其实不多 , 有些书我读完了工友们也会读 , 而且他们读得非常非常细 , 一本书都快翻烂了 , 我走的时候就留给他们了 。
知识分子写底层有局限
第一财经:别的矿工也会看你的书吗?
陈年喜:是的 , 不过他们更喜欢看通俗的小说 。 很多人对矿上的人有误解 , 认为粗糙 , 没文化 。 其实他们非常复杂 , 很有故事 , 甚至也很有想法 , 只是没机会和舞台去表达 。 比如矿山需要电 , 用柴油机带发电机来发电 。 发电机都很尖端 , 是沈阳制造的 。 出了故障叫厂家的技术员来修 , 费用起码就是两三万、三四万块钱 , 贵 , 还耽搁生产 。 这时一个其貌不扬的工人站出来说“我来试试吧” , 他就真能修好 。
还有人电焊技术非常好 , 矿山外面有些重要部门也请他去焊重要部件 。 这些人文化水平都不高 , 也没机会接受专业的学习 , 但做得非常好 。 一个矿多的时候有上千人 , 来自五湖四海 , 和他们接触久了你就会知道 , 为什么说“高手在民间” 。
第一财经:这几年非虚构写作再度流行起来后 , 针对普通人的写作也更多了 , 比如作家袁凌写了《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 。 和知识人、文化人的写作相比 , 你的写作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