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宋末元初宁国诗僧梦真及其《籁鸣集》(上)( 三 )


上堂 。 举韶国师曰:“通玄峰顶 , 不是人间 。 心外无法 , 满目青山 。 ”师召大众曰:“韶国师 , 好个颂子 , 只是打成两橛 。 ”承天亦有个颂:“双峨峰顶 , 上是青天 。 夜半捉乌鸡 , 伸手不见掌 。 ”喝一喝 。
可见梦真演法 , 能远绍临济宗的棒喝宗风 , 以收当头棒喝之效 。 其弟子云岫(1242—1324)曾记其开示好用竹篦打人 , 作有《觉庵和尚室中举行脚:“明什么边事?”进云:“行一色边事 。 ”庵示竹篦云:“者个是什么?”进云:“竹篦 。 ”庵擒住痛打一顿 。 因思前事 , 为作一偈》一诗:“室里曾遭痛竹篦 , 等闲放过却成迷 。 思量一色明边事 , 好采无言答得诗 。 ”[15]
《增辑续传灯录》卷五“苏州穹窿独木林禅师”条亦载有其事:至明州报恩 , 值觉庵入室 , 提起竹篦云:“唤作竹篦则触 , 不唤作竹篦则背 。 ”师把住竹篦云:“和尚离却这个别道 。 ”庵竖起拳头 , 师曰:“话作两橛 。 ”庵打一下云:“诸方即得 , 报恩门下吃棒有分 。 ”师曰:“逢人但与么举?”庵有颂曰:“蒺藜遍地火漫空 , 峭壁悬崖路不通 。 不是四明林侍者 , 谁拼性命到其中 。 ”
禅宗发展到宋末 , 由于不重视佛教经典 , 只在公案上打滚 , 已日益显示出其颓势 。 梦真旁通各种佛家经典 , 他“宗说兼通 , 人称之为小大惠” [16] , 力求挽救其弊 。
元世祖至元间 , 有贤首宗讲主 , 奏请江南两浙名剎 , 易为华严教寺 , 奉旨南来 , 抵承天 。 次日师升座 , 博引《华严》旨要 , 纵横放肆 。 问析诸师 , 论解纤微 , 若指诸掌 。 讲主闻所未闻 , 大沾法益 , 且谓:“承天长老尚如是 , 矧杭之巨剎大宗师耶?”因回奏 , 遂寝前旨 。 [17]
入元后 , 元统治者因重视藏传佛教 , 升教班在禅班之上 , 欲改禅寺为教寺 , 从而引发了禅、教之争 。 梦真以其渊博的佛法造诣 , 折服了前来传旨的“贤首宗讲主” , 消弭了这一场改教之祸 , 实乃禅宗史上的一大功德 。
注释:
[1] 许红霞《梦真生平及著作考述》 ,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12辑 。
[2]《稀见唐宋文献丛考》 , 金程宇著 , 中华书局2009年4月版 。
[3]如宣城县原有二十四乡 , 宋初时已调整为十五乡(见《太平寰宇记》卷一○三) , 明初时有十四乡 , 明中期后又调整为十三乡 。 宣城县如此 , 宁国县当亦有调整 。 参见拙文《〈永乐大典〉》中的〈宣城志〉辑考》 , 载《宣城历史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 。
[4]今存道光、民国《宁国县志》中的梦真小传 , 编纂者恐怕既不知“卢仁乡”之所在、今名 , 亦不敢遽认其为错讹 , 故径将“邑之卢仁乡”五字删去 。
[5]见《籁鸣集》卷上 。
[6]见《横川如珙禅师语录》卷上 , 见《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 。
[7]李贵《宋末诗僧觉庵梦真及其〈籁鸣集〉小考》一文 , 将“定水真禅师”认定为梦真觉庵 , 遂将其卒年推定在元皇庆二年(1313)之前 , 笔者不敢苟同 。 此“定水真禅师”当非梦真觉庵 。 见《第三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编 , 2009年 。
[8]见嘉庆《宁国府志》卷十四、道光《宁国县志》卷三 。
[9]无准师范(1179—1249) , 法名师范 , 号无准 , 俗姓雍氏 , 四川梓潼人 。 绍定五年(1232)奉敕住径山 。 临济宗第十六世 。
[10]无准师范绍定五年(1232)至淳祐九年(1249)年见住径山 , 梦真至径山当在端平年间(1234—1237) 。
[11][13][17]超永《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