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考古人许宏:从中国早期城市形态中寻找“最早的文化自信”( 二 )


考古学|考古人许宏:从中国早期城市形态中寻找“最早的文化自信”
本文图片

上书房:与原始村落相比 , 中国早期城市具有哪些特征?
许宏:首先 , 中国早期城市作为国家及其分支机构的权力中心而出现 , 具有一定地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贵族与王者作为权力的象征产生于其中 , 在考古学上表现为大型夯土建筑工程遗迹 , 包括宫庙基址、祭坛等礼仪性建筑 , 还有城垣和壕等等;其二 , 中国早期城市因社会阶层分化和产业分工而具有居民构成复杂化的特征 , 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 , 使城市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非自给自足的社会 。 同时 , 政治性城市的特点和商业贸易欠发达 , 又使城市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聚敛中心和消费中心;其三 , 人口相对集中 , 但处于城乡分化不甚鲜明的初始阶段的城市 , 其人口的密集程度不构成判别城市与否的绝对指标 。
世界各区域早期文明史研究表明 , 从农业文化中诞生的第一批城市 , 无一例外都是权力中心 , 可称为“王权城市”或都邑 。 中国的情形更是如此 , “政治性城市”是贯穿整个古代史的主流城市形态 。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 早期城市(都邑)就是人口相对集中、居民成分复杂的国家权力中心 。 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一直占主导地位 , 经济职能则不断增强 , 这是贯穿先秦城市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 , 完全脱离了政治军事中心、单纯的工商业都市在先秦乃至秦汉时代尚未出现 。
上书房:您还提出一个论断 , 城市(都邑)是文明时代到来的唯一标志 。
许宏:人类社会在进入社会复杂化或曰文明化阶段 , 真正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社会与文化发展标志物的 , 都是居于当时社会结构的金字塔塔尖的高级聚落形态———中心聚落或城市(都邑) 。 城市(都邑)自身的发达与复杂程度 , 和以其为中心的区域总体聚落层级结构 , 决定了所处时代的性质 。
诚如我的老师、考古学家徐苹芳指出 , 文明要素 , 可以先后出现在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中 , 但一个文明社会的产生必须是诸文明要素出现在一个文化里 。 更具体地说 , 就是诸文明要素出现在一个地点、一个遗址里 , 这是最清楚不过的文明社会的产生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凤瀚的观点是 , 只有文明诸重要社会因素的物化表现 , 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理区域内均以较高发展水准汇聚为一体 , 从考古学的角度而言即体现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同一时段中 , 才有比较充分的理由说该社会已进入文明阶段 。 集中了文明诸重要社会因素的物化表现的聚落 , 就是城市(都邑) , 所以我认为城市的出现与国家和文明社会的出现是同步的 。
考古学|考古人许宏:从中国早期城市形态中寻找“最早的文化自信”
本文图片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开启“大都无城”
二里头至西周时代 , “大都无城”是主流;春秋战国时代 , 防御性城郭兴于乱世;秦至东汉时代 , 则开启了“大都无城”新阶段
上书房:您通过几十年的田野考古“摸爬滚打” , 提出二里头时代(约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20年)到汉代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都城的主流形态是“大都无城” 。 有学者认为 ,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一种颠覆 , 因为那段时期正是典型的华夏族群的上升阶段 , “大都无城”体现了最早的文化自信 。 我们该如何定义和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许宏:我梳理中国古代都城布局演变的一个最大心得 , 是发现了早期都邑“大都无城”现象 。 简单来说 , 就是庞大的都邑一般不设外郭城 , 且疏于设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