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丨《论语》孔学关系考论(11)


28这个“君子”特指孔子 , 当时鲁国朝廷、孔子帐下经常尊称孔子为“君子” , 例如《乡党篇》10·6“君子”特指孔子 , 《礼运篇》“君子何叹” , “君子”也特指孔子 。
29据《左传》记载 , 春秋君子晏子、子西、子产等都在总结六代之学 , 他们总结的理论内涵都只有礼学 , 没有仁学;外延都只有诗书礼乐 , 没有易春秋 。 参阅吴天明:《孔子的道德学问不只一条主线》 , 《求索》2017年第4期 。
30《大戴礼记》所收孔子答“公”问的语录更多 , 而且都是长篇大论 , 此“公”想必也是哀公 。 《春秋》记载诸侯去世 , 去世之月称爵 , 安葬之月称谥与爵 。 哀公与孔子对话 , 当时理应称“公” , 但哀公去世 , 谥号为“哀” , 弟子后学则应改称“哀公” , 不然不合周礼 , 后人也不知道是哪一位“公” 。 可能戴氏编书时 , 孔子弟子后学还来不及整理 , 即被戴氏直接收录 。
31孔子去世后 , 子夏于西河魏国传授“四艺” , 包括《诗经》 , 就应与孔子这番话有些关系 。 据传世文献 , 孔子与子夏讨论《诗经》最多 。 参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32农业史家一般认为 , 《夏小正篇》应记录于商朝末期 , 最晚记录于西周初期 。
33《五帝德篇》 , 不仅《史记·五帝本纪》全部采用 , 而且为近百年的考古学成果所反复证实 。 考古学家最近正在河南继续考古发掘5300多年前的黄帝古城(古人酋长名、部落氏族名、祖先子孙名 , 往往都不分 。 故七千年前仰韶文明时期即有黄帝 , 五千多年前中原还有黄帝古城 , 《山海经》里几乎每一座神山上都有黄帝) , 说明孔子追索华夏文明史的源头 , 从黄帝时代研究起 , 这是多么了不起 。
34孔子的“升堂”弟子很多 , “入室”弟子只有七位:颜回、子贡、曾子、子夏、子张、子游、宰我 。 孔子几乎所有的重大理论问题 , 都只与这七位“入室”弟子谈论 , 因为一般“升堂”弟子听不懂 。
35详见吴天明:《论语本意·尧曰篇》 , 商务印书馆 , 2019年 。
36据《左传·哀公八年》 , 有若跟着孔子读书时 , 还是鲁国乡学的学生 , 这很特殊 。 孔子弟子大多是乡学毕业生 。 传世文献没有孔子教弟子文字音韵训诂的任何证据 , 说明他只讲义理 , 而义理之学本是国学高年级的课程 。 可见弟子进入孔子帐下之前 , 就都是一代才俊 , 故鲁人称乡学学生为“国士” 。
37太史公大量引用孔子的长篇大论《五帝德篇》写作《五帝本纪》 , 这是汉初之事 , 也极其少见 。
38汉初学者汇编古书时 , 颇有抢救古代文献、传承古代文化之意 , 所以无论文章长短 , 是否浅近 , 连极其难读的《夏小正》 , 也都一律收录 。
39打压孔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 是把孔子的世俗政治儒学与古老的宗教政治儒学混为一谈 。 例如《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 晏子反对齐景公重用孔子 , 主要理由就是 , 孔子主张厚葬久丧 , 礼仪复杂 , 于事无补 。
40详见《论语·里仁篇》4·15、《雍也篇》6·30、《卫灵公篇》15·3等 。
来源:儒家网公众号
【|吴天明丨《论语》孔学关系考论】编辑:清夜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