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丨《论语》孔学关系考论( 九 )


2 从传世六艺来看 , 六代思想文化的主要特点 , 正是宗教鬼神、现实政治、古代历史杂糅在一起 。 除了商朝比较特殊外 , 六代的鬼神宗教文化始终不是主流 , 这是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不同于西方的地方 。 孔子师徒语录的复杂原貌 , 符合六代思想文化的历史特点 。 孔子的政治研究语录 , 特指研究现实政治的语录;历史研究语录 , 以《五帝德篇》为代表 , 主要是研究炎黄以来 , 尤其是尧舜以来的古代政治情况 , 实际也是政治语录 。 远古君子只对治理国家天下感兴趣 , 对抽象的智慧之学即所谓哲学没有兴趣 。 中国大约从战国时代中期开始进入哲学时代 , 不过 , 哲学等学科的渊薮仍然是六代之学和孔学 。 例如中国近代以来哲学家一直认为人性哲学源自孟子荀子 , 其实从孟荀到如今 , 中国人性哲学的所有理论 , 全都或直接或间接来自孔子 。 参阅吴天明:《人:孔子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 《江汉论坛》2020年第11期 。
3孔子设帐 , 弟子在堂 , 老师在室 。 弟子自主学习 , 互相讨论 , 如有不懂 , 则由高足入室请教 , 孔子简短回答之 , 弟子退出 , 随侍弟子或入室弟子记录之 。 孔子带弟子外出 , 亦如在孔子帐下 , 故“子曰”云云的语录最多 。 孔子答问虽只三言两语 , 但其仁学、礼学两大理论体系却隐然可见 , 只是不太清晰而已 。 孔子的长篇语录 , 则往往是孔子就重大理论问题的主动论述 , 或虽答问 , 因为干系重大 , 孔子亦主动系统论述之 , 故其理论体系清晰可见 。
4孔子的宗教语录和长篇大论 , 战国诸子应都可以见到 。 他们不引用宗教语录 , 应与战国时代即已完全世俗化 , 君子对丧葬祭祀礼仪没有兴趣有关;不引用长篇大论 , 应与他们受到阅读习惯的影响 , 很少阅读长篇大论 , 而且《论语》的影响力又太大 , 已经经典化 , 成为六艺之后的新“儒书”有关 。
5孔子鲁昭公二十四年五月开始设帐(限于主旨和篇幅 , 恕不论证 。 《史记·孔子世家》误作昭公七年) , 哀公十六年去世 , 孔子设帐接近四十年 。 孔子去世四十四年 , 曾子去世 , 曾门弟子编辑《子张篇》等 , 然后选取部分早已传世的单篇语录组装《论语》 。 二者相加 , 共八十多年 。 《论语》只收录孔子师徒两代人的语录 , 故孔子徒孙辈语录不在本文考察之列 。
6孔子在世时 , 设帐弟子教育各自门徒的语录 , 选编在《论语》1—18篇中;孔子去世后 , 设帐弟子继续教育各自门徒的语录 , 则选编在《子张篇》《曾子立事篇》等许多篇目中 , 《子张篇》被选入《论语》 。
7后世学者因此断定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 《老子》早于《论语》 。 其实《老子》成书于战国末期 , 比孔子徒子徒孙的著作都晚 , 假托老子为名而已 , 详见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史记·太史公自序》引) 。 从哲学史上讲 , 《老子》是典型的哲学著作 , 而中国从战国中期才开始进入哲学时代 , 故《老子》成书必晚 。
8详见《孟子·万章篇上》9·1—9·5 。
9“儒” , 许慎等学者有各种解释 , 但大多仅分析其“柔”等特点 , 尚未确认其起源 。 我以为“儒”本指中国最早的读书人 , 是中国最早的乡绅(政治)兼教士(宗教) 。 人类早期的读书人 , 都有政教杂糅的特点 , 最近的例子是中国西藏和平解放前奴隶制时代的喇嘛 , 一般农奴完全没有文化知识 。 上古天王诸侯虽然也是政治家兼宗教神职人员 , 但不可能为芸芸众生提供宗教服务 , “儒”才可能提供这类服务 。 从文字史来看 , “儒”应该最早出现在文字成熟的商代 。 商代以前的文献原本应主要依靠口耳相传 , 文字成熟、书写条件允许时 , 才可能被后人记录下来 , 成为成文史 。 例如《尚书》中的尧舜古史 , 其记录为成文史的时间很可能在西周晚期出现铁器和简牍之后 , 甲骨和青铜器记录传播文献都十分不便 。